第432章 忽闻老道(3 / 3)

,微笑说道:“那为何刘荆州不遵足下之策呢?”

“哼!”祢衡冷哼一声,不发一语。

“无论刘荆州为何不遵足下建议,眼下足下,对于荆州军民,仍是毫无建树啊……不知还有其他么?”

“……”望着贾诩笑得那般自若,祢衡为之气结。

“足下既然不发一语,想来是没有了……”长长叹了口气,贾诩显得有些失望。

“在下心有十余条安邦富民之策!”祢衡面色一正,凝重说道。

“心有……也就说,还不曾实施,什么都不曾为荆州做过,只在心中相及,在下可否这么理解?”

“你!”祢衡面色大变,方才那种泰然自若早已消逝无踪。

“哼!”冷笑一声,贾诩面色一沉,冷冷说道:“稍有才华,便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庸才罢了!偌大天下,如你之辈,车载斗量,不计其数,竟敢在此妄自尊大,可笑之极!”

说着,贾诩见祢衡脸上犹有愤愤之色,淡然说道:“即便是稍有才华,然而却无处施展,比无不才,有何差别?尚书曾言,人之价值,在于他为国为民所作出的贡献!在我眼中,你不过是一小厮,即便是胸有才华,亦不过一有才华的小厮罢了,勿要再惹来耻笑,好自为之!”说罢,贾诩转身回席。

贾诩话音已落,堂中众人一言不发,皆望向祢衡,冷眼看他如何收场。

祢衡拱手一礼,急声说道:“且慢!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贾诩转过头来,哂笑说道:“武威郡贾诩、贾文和!”

原来此人就是当初跟随刘平的谋士贾诩?

蒯良与蒯越对视一眼,心中暗暗警惕,毕竟,贾诩虽名声不显,但却是瞒不过蒯良、蒯越二人。

贾诩者,国士也!

“贾文和……”祢衡喃喃自语一句,拱手说道:“先生大才,敢问先生眼下居何职?”

蒯良、蒯越心中一动,目不转睛望着贾诩,却见贾诩轻笑一声,淡然说道,“在下区区之人,何足挂齿?”

说罢,贾诩走到刘平身旁安然复坐。

啧!钟会暗暗撇嘴,有些嫉妒地偷偷瞥了眼贾诩。

反观祢衡,却是一脸愕然,有些怀疑地望了一眼刘平,又望了望司马懿。

蒯良、蒯越对视一眼,心中惊异不已。

……

而与此同时,襄阳城中,有一名老道顿足于街道,望着两旁襄阳百姓,眼中神色有些令人费解。

“变数……气运……不得已要见他一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