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事情要用专业的人去做,这是沈平金在职场一直以来的规矩。
所以现在纺织厂有黄厂长,福昌隆销售有胡娘子,外联有吴进宝,弄玉轩工坊有朱师傅……
他自己则成了最不管事却又最不可缺的管理者。
而当他需要有人帮自己寻找百里渊下落的时候,突然闯入视野的詹定怀自然成了他的首选。
而且詹定怀值这个价。
“金哥儿,你不怕詹定怀拿了钱不办事?”清风怕沈平金年纪小容易相信人,结果却被人骗。
“他能回来对小桃红不离不弃,说明他是个性情中人,而且跑镖的人最重的不就是个信字吗?要是他失信于我,那他以后还怎么混?”沈平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他对小桃红是一码事,对咱们可就不一定那么上心了。之前他不还不是为沈贵那个老东西做事么,这么快就应了咱们,我怕他养不熟啊!”清风说出了自己担心。
“要一个人真心臣服于你很难,可是要一个人为你办事却很简单。无外乎四个字:恩威并施。恩咱们给詹定怀解了燃眉之急,威今夜咱们也显露了不少,所以你的顾虑不成问题。”沈平金耐心的解释。
清风本来就聪明,沈平金这么一提点他立马醒悟过来。
沈平金只是要詹定怀做事,并不是要和他做朋友,无所谓信服不信服。
一旁的海蛇也暗自点头,沈平金的一举一动已经深深折服他,让他十分欣慰。
第二天,沈平金让芳草取来三百两银票,让海蛇给詹定怀送去,这事才算告一段落。
接着沈平金就吩咐杨家兄弟把杨忠厚送回老家。
杨忠厚果不其然的想要赖这不走,结果清风出面一番恐吓,杨家兄弟又承诺每月给他送些银子过去,他才不情不愿的离去。
“金哥儿,你不知道那人渣实在太可恶,竟然想赖着咱们让咱们给他养老。”清风一处理完事情就气愤不已的到沈平金这儿来诉苦。
“有什么好气的,事情还不是被你妥善的解决了!”沈平金正在一尊小小的炭炉前煮水烹茶。
只见他动作行云流水,将翠绿的茶叶用一个精致的茶夹夹到旁边的茶壶中,将滚烫的水倒入茶壶中,过了一会揭开茶盖,将清亮的茶水通过茶滤倒入茶盏,最后才从茶盏中一点点倒入小茶杯里,慢慢嘬起来。
“给我也来一杯。”清风眼睛一亮,舔着脸笑嘻嘻的上前讨茶喝。
沈平金同样给他倒了一杯,他如获至宝哧溜一口就将小茶杯里的茶水喝得一干二净。
“你这茶倒是好喝,只不过就是太小气了些,一口就没了。”清风吧嗒着嘴自己动手倒了起来。
“这喝茶就算讲究一种感觉,我就喜欢这么慢慢品。”沈平金没阻止他。
“你这应该就是茶道吧?”清风从没见过身边谁喝茶像沈平金这么讲究,那些弄茶喝茶的工具更是闻所未闻,都是沈平金找工匠定制的。
“道自在人心,随心所欲做你喜欢的事就是入了道,何必拘泥于形式。你在书上见过的那种茶道和我的也不一样。”
“那倒是,前朝蒙古人就最不讲究这一套,还是宋朝徽宗说的好‘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清风摇头晃脑一番品评,惹得沈平金笑起来。
“好了好了,知道你最近读的书多,也不用上我这儿来卖弄。”沈平金弄来这套茶具,纯属一时心起,并没什么过多的想法。
可他也知道,茶道自古流传,唐宋时更是鼎盛,唐朝时就有记载:中国茶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宋朝时更有日本高僧到中国取经,顺便带去了中国的茶宴仪程。
只可惜到了元朝,统治阶级都是蒙古人,不大在意这些形式,以至于几百年的茶道文化日渐式微。
如今真正在饮茶时遵从茶道文化的人是少之又少了。
“金哥儿,用你这方法喝茶虽然不解渴,可却让人喝了还想喝。”清风将一壶茶水都喝完,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是我自己的喝茶之道,你喜欢便学了去就是。”沈平金的这套工具是后世才兴起的,和这古时候的茶道完全两码事,可以说天下独此一份。
“算了吧,我还是喜欢一次性喝得饱饱的!”清风拒绝,不过却又不忘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过你喝茶时别忘了叫我,我不介意来帮你喝一些,反正一大壶你自己也喝不完不是?”
沈平金不以为意的笑了,这后世的茶道也算商道的一种,许多人喜欢一边喝茶一边解决谈事,要的就是这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冲淡本应剑拔弩张的争利,怪不得人喜欢。
“说吧,最后你是怎么说服杨忠厚乖乖回去的?”
“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