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周庄事急(2 / 3)

玉轩虽然有个玉字,但却没有会制玉的师傅。”

“那为什么会有一堆玉料放在库房中呢?”沈平金好奇了。

曹睿和秦欢两两相望,仿佛不知从何说起,终于曹睿先开了口:“这事还得从好几代人前说起……”

原来曹睿的祖上是宋朝皇宫的御用银匠,有一手打造金银的绝顶手艺。

他还有一个姓陆的师兄,却是制玉的高人,两人同在宫中做事。

两人情同手足,无奈后来天下大乱,元军入侵,两人为躲避战乱只能各自回乡,不过他们约定一旦安稳下来再联络,并互相留下了信物。

就这样曹睿的先祖回到了福建老家,却因为种种原因和师兄失去了联系。

临终时他留下了遗言,日后子孙若要做银楼生意,一定要取名叫弄玉轩,因为他的师兄不但是个制玉的高手,而且表字就叫弄玉。

“所以你们弄玉轩虽有其名,却只做金银?”沈平金终于明白过来弄玉轩的由来:“那后来呢?”

“后来我们曹家在福建躬耕几代,却始终没有人继承先祖衣钵,直到我父亲。”曹睿仿佛在想起了自己的亲人,眼中浮现出思念的神色。

曹睿缓缓的讲诉着往事,沈平金不由得渐渐对这个弄玉轩的建立者佩服起来。

当年曹家已经没落,曹睿的父亲因为不喜读书,就学习了祖传的手艺,偏偏他只是个庶子,于是在曹睿的爷爷过世后,分了两亩薄田就分了家,被赶出了家门。

他气愤不过,干脆将田地卖了,带着亲娘到了苏州,找了家小作坊从一个打下手的伙计做起,其中不知吃了多少苦,终于建立了弄玉轩。

后来他娶妻生子,终于在苏州安定下来,还收养了逃难到苏州亲人尽失的秦欢,招了些徒弟,将弄玉轩名气做得越来越大。

终于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忽然有一个姓陆的人找上门来,自称是弄玉后人。

起初曹睿的父亲不相信,可那人竟然拿出了当初曹家先祖和陆家先祖交换的信物:一把刻着曹家先祖名讳的金锁。

曹睿的父亲想起先祖遗训,立马表示弄玉轩可以与他分享,可他却拒绝了曹睿父亲的好意。

不但如此,他还拉来了一堆石头,说这是昆仑玉料,让曹睿的父亲小心保管。

交代完毕他就匆匆离开,临别时嘱咐曹睿的父亲,日后若是再有人拿着金锁来时,请将这些玉料交给来人,若是没有人来,那这些玉料就送给弄玉轩了。

“你的意思是这么多年从来没人来认领这些玉料?”沈平金问。

曹睿点了点头。

沈平金算了算时间,如今是洪武十九年,二十几年前大明还没建立,可能还是张士诚占据吴中的时候,兵荒马乱要一个人消失太正常了。

“这些玉料值多少钱啊?”知道了这些玉料的来历,沈平金终于问到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金哥儿,我虽不太懂玉料,但我听师傅说过,最珍贵的是蓝田玉,这昆仑玉虽质地细腻,温润光滑,可卖价却比蓝田玉低上一倍不止,更何况这里还只是一堆看不出成色的玉料。”

沈平金很诧异,昆仑玉就是和田玉,不是四大美玉之首吗?为什么清风说它不怎么值钱呢?

这时秦欢开口了:“想不到这位小兄弟还是个内行。不错这昆仑玉是比不上蓝田玉值钱,可蓝田玉自从唐朝那次地动之后就失去了矿床踪迹,这么几百年下来原先开采的那些玉料越来越少,自然价格越来越高。昆仑玉虽然比不上蓝田玉值钱,可质地美观更胜一筹,可不要因为它产量较大就觉得不值钱啊。”

秦欢的一席话,让沈平金茅塞顿开。

不是这些和田玉不好,而是物以稀为贵,相对还能量产的和田玉而言,自然是已经寻不着踪迹的蓝田玉价值更高一些。

他依稀记得曾经看到过新闻报道,直到建国后新中国才用科技手段在陕西发现蓝田玉的老矿,夹在中间的明朝,可不是蓝田玉更值钱些吗!

“那到底值多少钱啊?”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估摸着怎么着一两千两银子还是值的吧!”秦欢一副拿捏不准的样子。

沈平金面无表情,心中却早已乐开了花。

一两千两银子,购买力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几百万吧,但这些玉料可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啊,如今都落到了自己手里,只要好好操作一番,岂不是可以百倍千倍的赚回来?

正当沈平金想装个样子表示自己对这笔买卖很满意的时候,库房外忽然传来了呼喊声:“沈少爷,周庄沈家派人找你,说是有急事,让那您赶快见见。”

沈平金走出去一看,却是弄玉轩的伙计林旺清。

“怎么回事?”沈平金发问。

“具体我也不知道,来人只说是周庄沈家的下人,有要事找您,现在还在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