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中郡守将延岑奉汉中王刘嘉之命借道汉中给公孙述。
随后益州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经汉中出西川直逼弘农郡。
出征前公孙述与心腹谋士李熊、张隆、常少等商议:弘农郡在长安、雒阳、南阳、汉中四城之间。西毗三辅,南通益州,东连荆州,东接河南、河内、河东三郡。
弘农郡一战必然引起长安新朝皇帝王莽、南阳更始帝刘玄、冠军城汉中王刘嘉、自领凉州牧隗嚣、青徐赤眉樊崇、称帝汝南刘望、河北割据等各路诸侯关注。
益州兵马首次出西川远征,首战亦是焦点战役,务必大胜,振西川民心,扬益州军威。
弘农郡夺取战,公孙述可谓是尽遣精兵强将,皆派能士良谋,甲士由原定的十万增至十五万。
坐镇中军、主帅公孙光,军师荆邯,监军吴柱,粮草督运谢丰;
北路主将任贵,副将袁吉,先锋任满,此路攻取函谷关及郡北诸城;
南路主将侯丹,副将田龠,先锋史兴,此路占领武关及郡南各地。
中、南、北三路各五万兵马,由公孙光一并节制,且其所率五万中军按兵不动,或备不时之用,或增援南、北两路,或退兵开道、设伏阻援。
是时,十五万大军皆已陆续到达汉中郡内,枕戈待旦。
刘嘉遣使所送来的弘农郡地图虽有山河要塞、城郭关隘等标注,毕竟非真实城地,且军中将士多出自益州,不熟悉弘农郡,故而不可夜间行军,午后人困马乏亦不宜出兵。
公孙光遂令大军安营扎寨,用饭休整,并于三更造饭,人马半饱,五更北上入境。
夕阳西下,秋风瑟瑟,凉意袭来,大营中传来一片睡梦声,只有数支巡夜小队悄然穿梭。
中军帐,诸将军正在谋划即将到来的弘农郡夺取战。
军师荆邯言道;「弘农郡守军收拢于武关、函谷关两座关隘,取二关则全郡尽归。武关之西是长安,之东是南阳,皆相距五百里,隗嚣大军出陈仓进入右扶风腹地,长安势危,故而王莽必然不敢分兵驰援武关,而刘玄与刘望交战,亦无暇西顾,正好利用此时机;函谷关以东百里便是雒阳,王匡率军三万在此镇守,虽如此,亦无忧,更始军刘秀所部现驻守颖川,王凤所率各部皆留守昆阳,两城兵马时刻觑觎雒阳,可谓是虎视眈眈。正如陈俊所言若不威胁京兆,则王莽各路兵马必然置若罔闻,自守不援。」
「先生之意,若守得底线,则我军入弘农郡无忧,取二关无阻。」公孙光简明扼要归纳其说。
「依当前天下形势,按当下各方势力,我益州兵马与凉州军皆不能灭王莽,亦不可入长安。」荆邯接着道。
「以先生之计,此战如何部署?」公孙光问策,并令侍卫点亮十数支油灯。
荆邯掌灯观图,指点弘农郡:「南、北两路大军分别夺取二座关隘,随后南路军分兵出武关,一支兵马东取析县、丹水,一支兵马西夺商县,北上卢氏;北路军亦分兵两路出函谷关,一军西进新安、黾池、陕县、弘农城,另一军南下宜阳、陆浑。南、北两军再合兵一处,占领毗邻京畿之上雒,然后夺取长安要塞峣关。」
诸将听其部署皆擦拳摩掌,求战心切,长久待在西南一隅无仗可打,终于出得西川远征,建功立业正是将领所求,况且此战乃是征讨篡逆王莽,可谓之匡扶天下,益州将士激动之情不言而喻。
见诸将心绪平静下来,公孙光遂问道:「诸位可否有异议?」
诸将领皆请缨求战,唯独吴柱疑虑道:「吴柱尚有不解之处,观弘农郡地形,即便敌无援军,武关、函谷关易守难攻,武关崖高谷狭,陡山盘路,重关天塞,以一敌百;函谷关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入关一道,不容并骑。如此关前险道,大军入内,犹如自锁。」
公孙述知吴柱向来谨慎,因而遣其做监军。
诸将领不约而同望向荆邯。
荆邯观图不语,随后手指划过地图,指向两座雄关关内。
公孙光笑道:「初次观此图我便与军师不谋而合,今日便是与诸位商议。」说罢看向荆邯,伸手相请:「就请军师道明。」
荆邯轻轻一笑,随即表情严肃:「吴先生所言极是,如此部署乃是不识势、不知地、不懂兵之纸上谈兵,必然自取灭亡。」
但见诸将闻言而面面相觑,不知此乃何意。
荆邯接着言道:「诸位皆是人中之杰,亦是西川栋梁,主公寄希望诸位日后可独当一面,益州日后荣辱、兴衰皆依靠诸位。」稍作停顿:「吴将军所虑切中要害,若真如此部署,正面攻取两座关隘,则我军休矣;再者出南郑自东至西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三道过秦岭皆可入长安,却无一道连弘农郡。即便有路,数百里险道行军绝无可能成功,故而不可取之。」
公孙光自言自语:「刘嘉将汉中郡治所由西城西迁至南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