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首局棋送武都城;再开盘赠弘农郡(1 / 2)

槃凰缘 菩婵 2606 字 2017-05-24

话说李熊尚未开口,但见帐外兵士报称汉中王密使陈俊拜城。

武都一战,公孙述已略知这位汉中王之实力,昆阳一战,更是领教了这位汉中王之雄风,可谓是身在幕后,谋划全局。

公孙述不敢怠慢,并非惧怕,其起兵之初曾率一千槊骑战骑平定成l都斩杀残虐之徒宗成、王岑,并收服其部数万,占领蜀郡,广汉郡归服,夺占巴郡,取得北境三郡。

之后越巂蛮族任贵杀新朝越巂郡大尹携全郡降公孙述,犍为、牂牁两郡郡守闻风而降,南境尽数降服,故而称公孙述为英雄亦不为过。

不过英雄皆有憾事,益州八郡虽得六郡,却未能取得北境咽喉武都、门户汉中两郡。

世事难料,未曾想据汉中者有鬼神莫测之实力且神秘不可知,这位汉中王竟将武都郡相送。

汉中王密使陈俊之名虽陌生,公孙述却也不敢失礼,但亦不愿示弱。

「有请。」公孙述下令的同时示意李熊归座。

陈俊入内,只见其目不斜视,未曾注视府中诸人,而是径直上前几步施礼道:「公孙将军,我奉汉中王之命前来拜会。」

「陈将军请坐。」公孙述细细打量之。

陈俊谢过并端坐于旁。

「你家汉中王派贵使来成l都不知有何要事?」公孙述有意在汉中王前加上“你家”,以此表明自己非汉中王部曲,且未认同此称号,又以“贵使”称呼以示礼节。

陈俊在战场打仗素来料事如神,在厅堂论战亦是一把好手,岂能不知其意。

陈俊拱手道:「久闻公孙将军乃当时英雄,我便直言不讳,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富粮足,一州之资便可养兵三十万,将军占有此地久矣,为何不曾争雄于天下?绿林军与将军先后起兵,且其起兵之初并无根本,将军却拥有益州。而如今绿林建元开国,兵强马壮,文武昌盛,坐拥荆豫,雄视天下,恐天下再无人可敌之!」

此话说到公孙述痛处,益州之地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且易守难攻,南边无战事,乃图大计之天赐根基。

常言道,天欲给之必先取之,如此宝地却有一致命之处,那便是益州难攻,却也难出。

此非绝对,而是以陈仓要塞,汉中重镇两地归属而论之,若陈仓、汉中在益州一方,则易守、难攻、易出;反之,则难守、易攻、难出。

而陈仓、汉中之间尤以汉中为重,故而得汉中者便掌控益州命脉。

如今形势,陈仓乃隗嚣占领,而汉中长久以来则是号称汉中王之人据有。

公孙述言道:「益州大军若出汉中,必可亡王莽于长安。」

帐下文武闻得公孙述此话甚是惊讶,其意暗指夺取汉中,争雄天下之意。

陈俊针锋相对道:「汉中铁骑南下可助公孙将军平定南地不服王化之地。」

帐下诸人闻陈俊之言甚是气愤,其意明了汉中王随时可占领益州。

李熊在沉思中,显然有不同之见。

如今天下难料,汉中、益州、陇右互成犄角之势,且乱世初起,能结成攻守同盟甚是艰难,唇亡齿寒,汉中郡若真归入益州也并不见得是好事。

汉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取得汉中则需重兵驻守,且时刻须提防敌军来袭,战争若起则益州各地皆进入战争状态,钱粮消耗,兵马损失皆难以避免。

若形成长期战乱状态,以一州之力却是难以供给汉中长久战争消耗。

若汉中郡为奸险之人占领,则益州便时刻在其虎视眈眈之下。

蜀道虽难,汉中进入益州却是如履平地,且退可守,进可攻,益州将门户大开,天险荡然无存。

而这位汉中王虽未曾谋面,但从汉中郡守延岑至汉中王密使陈俊,从武都之战至昆阳之战,无不隐藏着汉中王的影子,也无不显露出这位汉中王的正气,睿智,雄略。

虽是对手,却不由得放心,而平庸奸恶之辈虽无甚大才,却始终须戒备之。

李熊思索良久遂出班向公孙述施礼,但见公孙述点头示意。

李熊便转身与陈俊相互见过,随即言道:「先生刚刚所言恐非真言,若有高论,还请赐教。」

陈俊早已注意到此人,无论厅堂如何争论不休,此人皆是低头沉思,不言不语。

看似对一切熟视无睹,实则是用心闻,用心观,捉摸不透,难以预料,如此之人可谓心机颇深。

「莫非先生便是蜀南竹海隐者高士李熊?」陈俊躬身施礼。

「在下正是李熊。」李熊回礼。

「素闻先生贤德,有幸今日一见。」陈俊说罢又转向公孙述道:「汉中王此次遣我入蜀,只为一事,助将军夺取弘农郡,不知意下如何?」

众人惊愕,公孙述也是一时未曾料到,只见李熊神情淡然,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