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西征,李默做了充分的准备,麾下铁旗、飞熊、定远、经远、威远、抚远诸营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补充,人员、军械、装备务求最好,加上火器营,李默几乎把宁是勤给掏空了。
十天之后,七营三万军马自长安出,至西奉天,守军开门迎降,李默随之将其整编过来,再向西与李德安会师,两部合计八万人,整编为西征军,李德安为主帅,李默为副帅,裴如卿为参军长,詹明功为护军。
下辖忠勇、铁旗、飞熊、镇远、定远、经远、威远、抚远、火器九个营,李德安收拢的大梁禁军残部编成的六个步兵营和三个骑兵营,此刻也被打散建制补充到九营之中。
此刻的关中西部,凤翔守将陈堃投降了吐蕃,但秦州依然在大梁的手中。守将卢远道苦战数月,身中三箭,腿不能走,每日让儿子卢长宗抬着上城头督战,将士受其感召,个个争先,秦州城在狂风巨浪中岿然不动。
李默遣人进秦州,告知守将卢远道坚守待援,又派人知会凤翔守将陈堃,告知他迷途知返可以既往不咎。
吐蕃只想利用陈堃充当前锋,打开关中大门,条件开的很优厚,但陈堃又不是傻子,他要吐蕃兑现,吐蕃别说全部兑现了,连兑现一部分也做不到。这让陈堃很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奈何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上了贼船想下来又谈何容易?
李默捎给他的话让他有些心动,但又疑心有诈,便遣人对李默说若有诚意,先将他在长安的老小送入城中,一家团聚,他必反正立功。
李默当即写信给宁是勤,要他将被打入天牢的陈堃妻妾、老父送来前线。
小七劝道:“这厮若是诈你,你就吃他连累了,将来如何对上对下交代?”
李默道:“他是否诈我,与大势有关,与他这些亲眷有何关联,他若是顾惜他们,当初何必要叛乱?这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眼睛里只有利益,只要我们给他点甜头,再给他一点颜色,他会乖乖听话的。”
裴如卿听说李默给宁是勤写信,便赶来劝道:“要人,捎个口信也行,何必要留字据,白纸黑字的,只怕将来说不清。”
李默便把写好的信又撕了:“还是裴先生考虑的周到。”
就将小七唤入,交代了,打发他回长安去要人。
陈堃是凤翔守将,拥兵自重,权势很大,起初王顺德为了笼络他,将他的家眷接入宫中居住,个个封爵升官,连侍妾给他生的三岁小儿也封了爵位。但自王皇帝败走华州后,他的家眷就被打入诏狱,等着秋后开刀问斩。
陈堃当然不是真的顾忌他的家人,他提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一种试探,试探李默的真心。
等到李默真的把他的家眷送了回来,陈堃就有些心动,但他也不急着真动,他还想继续捞取好处。
李默怎会再给他幻想,铁旗营一举包围了凤翔城西的要塞青牛谷。
青牛谷是凤翔通往河西吐蕃人控制区的咽喉,一旦失守,凤翔往西的路便被掐死了,这里本是陈堃兄弟陈奎把守,陈奎也是一员悍将,驻守这里的军卒也是凤翔军的精锐,加之城高池深,地势险要,陈奎又是个心细之人,这里一向被陈堃视为固若金汤,是他跟李默讨价还价的重要砝码。
但这个退路一夜之间就被李默切断了,铁旗营攻克胡木谷,生擒陈奎。
“完了?这么快,陈奎怎样?”
“陈将军力战不屈,力竭被俘。”
“这……”
默了很久之后,陈堃抬起头,叹了口气,对诸将道:“我本梁将,天子西狩,吐蕃犯境,我孤木难支,为凤翔军民百姓计,不得不降,而今天子回銮,天下太平,我应该进京谢罪,虽万死不敢辞也。”
众将闻言纷纷劝阻。
陈堃摇了摇手,打发了众人出去。
这便有气无力地对亲信说道:“请李默的使者过来,我们好好谈谈。”
……
秦州守将卢远道这两日箭疮发作,连日高烧,口不能言。
副将徐东升心中焦急万分,一面下令严守秘密,一面派人出城去见李默,要他立即发兵前来救援。
不曾想出城的军卒半道被吐蕃伏兵所擒,信使急切间将密信吞入腹中,吐蕃人开膛破肚将信取出,得知卢远道病重不能言,城中慌乱,大喜,立即下令攻城。
卢远道军中裨将罗勒原本是个胡人,犯境寇边被边军围困,他便投降了边军,巴结副将徐东升外宅刘氏而做了裨将,秦州被围,形势危急,吐蕃的细作在城中找到罗勒,许以重利,罗勒心动,暗中答应,等待时机。此刻得知卢远道病重,徐东升茫然无措,罗勒便与吐蕃人内外勾结,吐蕃人在外面强攻,他在内部举兵响应,内外夹击之下,秦州外城被攻陷。
为了避免内城百姓遭受屠戮,秦州刺史卢远道亲赴吐蕃大营谈判,被扣押,副将徐东升不得已开门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