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组织人分别去引领新来的孤儿们去跨院中背“八字诀”和家规,之后再带着去洗澡、换衣、吃饭,当然按照老规矩,背不下家规的孩子是吃不到饭的。登记姓名的事还是要等到晚上,这个环节,张胤一般都会参加,这是他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好机会,自然不能放过。
马赞随着张胤走入山庄,耳边听到跨院中有朗朗读书声传出,还见到有孩子在院中以古怪的姿势静静站立,目不斜视,尽管额头有汗水渗出,但是没有人动上一动。
马赞叹息一声,说道:“子承真大才也。如此以练兵之法教养孤儿,实乃吾平生仅见。子承文武兼备,国之栋梁也。唉……吾不如汝甚也!”
张胤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些孩子孤苦无依,我既收养之,自然要教导之。如今孩子日渐增多,不使此法,吾不能制矣。让大兄见笑了。”
“此法大善!吾观之,若将此法用之练兵,恐怕也能取得奇效。不知子承何处得来?”马赞问道。
“一半学自吾师卢博士,一半乃是我之心得。”张胤也没有谦虚。这其中大部分方法来自后世,他自然也不能完全推给卢植,那样只会穿帮,或许会引发不必要的事,因此他大方地承认有些是自己独创,只是说的模凌两可。
“善!前已知子承勇武,不想治兵之法也如此超众。”马赞击掌赞道。
“大兄,莫要再说我笑话。走走走,我新得一煮茶之法,今天请大兄品尝。”张胤不容马赞再说,拉着他快步走向大厅。
看着杯中鲜绿的茶叶、清澈的茶汤,马赞心中不由暗暗赞叹:“此煮茶之法虽简单却更见自然,这悯农郎君屡有新意啊!”
张胤呷了一口茶,问马赞道:“大兄,此行是去往何处?”
马赞捏着耳杯道:“前往涿郡涿县一行。要不是给你送这些孤儿来,我才不会拐这么大的弯子呢!”
“呵呵!多谢大兄,小弟感激不禁。”张胤放下耳杯,拱手行礼。
“你是得感谢我。嗯……就弄上三五十斤这样的茶给我,算是谢礼吧!”马赞趁机敲竹杠。
“好好好!此事容易。不过大兄也要再帮小弟一个忙。”张胤也不是那容易让人占便宜的角色。
“何事?说来听听,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得上忙。”
“小弟听说,那大海无边无垠,海外更有仙岛神怪,很想去见识一番。可惜一直不能得偿所愿。大兄治下正是沿海,可否带小弟出海一游?”
“这也不难。等汝孝期满时,可来泉州。吾派人带汝出海,到海岛上转转。”
“善!船从何来?”张胤又问。
“泉州有巡海之船。为兄就犯这一回错,用之于私,带你出海。”马赞看着张胤笑着回答。
“哈哈!大兄啊大兄!”张胤忍不住大笑,马赞也笑。两人都知道对方是在说笑。不过张胤说这番话还是有目的的,他想造船出海。
“大兄可否为我寻一些造船匠人?”张胤笑过之后,正经下来,说道。
“子承这是何意?”马赞问道。
“弟一是真的想出海一游;二也是为了做些买卖商事。巡海之船、渔家之船,皆不宜此事。我意是自己造船,只是苦于无有良匠,亦不知费用几何?”
“既如此,为兄有机会定会为你寻访一些造船的高手匠人。不过泉州的造船之术乏善可陈,匠人之中也无特别出色的。要说造船,我大汉,东都洛阳、东莱、豫章、浔阳、庐江、会稽、句章等地皆有造船良匠,其中以洛阳、东莱、豫章和会稽为最。至于造船所费,若只为出海打渔,花费不了几个钱;但是要想远行或载重货,那就花费巨大了。具体所需多少,吾亦不知。”
“哦!”张胤听了,陷入沉思。
马赞也没再说话,静静地喝着茶。
不一会儿,张胤从沉思中恢复过来,赶紧说道:“一时出了神,怠慢大兄了。恕罪!恕罪!”
马赞说道:“无妨。”
“还请大兄挂念此事。若得时机,我愿往泉州造船坞、建海船。”
“为兄记下了,请子承放心。”
之后,二人又说了些朝政时事。天黑后,张胤和张俊兄弟摆酒宴请马赞。不过只有马赞喝酒,张胤和张俊以茶代酒作陪。
第二日,马赞起行前往涿郡,一路上还在琢磨张胤以兵法教养孤儿的事,不断击节感叹。
可是令马赞万万料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不仅有着勇健的风仪,脑子中还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黍谷山庄严格的保密措施和张胤的低调,使这一切都暗藏在水面之下。也许只有到了天下大乱、风云际会之时,这一切才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震惊世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