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轻盈若燕。
此时的马镫是单边的,就是为了上马所用,骑马还要靠双腿之力夹住马,才能保持平衡,要在马上作出舞刀、射箭等动作,着实要考校骑士的御马本领。张胤去年开始学骑马的时候就发现了,当时还考虑是否要把马镫发明出来,后来想想还是算了。马镫是鲜卑、乌桓、羌胡等马上民族的天赐利器,马镫的秘密如果传到草原,搞不好会提前弄出个五胡乱华来。此时所谓的马鞍也没有张胤记忆中后世的高桥鞍的样子,其实就是一块厚垫,明显不如后世的马鞍舒服好用。
张谟父子也翻身上马,手拉缰绳,双腿一磕马腹,说了声:“驾!”三人三马鱼贯而行,几名随从跟在身后。
秋收时节,稻谷满陇,果实飘香,百姓都在田中忙碌,前段时间汉军又击退鲜卑冦边,百姓难得的有个好心情。
一路出城而去,许多百姓在到道路两边向张谟行礼,口呼:“长史。”张谟拱手回礼,微笑致意。
张谟七年来在渔阳组织垦植农桑,仿效张堪旧事开稻田、建筑坞堡,使民有所养、有所居,甚得民众敬爱。
渔阳城东南有一山,名黍谷山②,景色优美,山中野物颇多,正宜狩猎。众人就朝着黍谷山行去。
路上,张晟要和阿兄打赌,比试今日谁猎到的野物多。张胤不置可否。
到山脚下,只见到处是白色的野菊花,点缀在青松绿草间。道路两旁,田地成片,阡陌纵横,百姓三三两两隐于其间劳作着。清风徐来,花草馨香和稻谷清香交混弥漫,沁人心脾,使人不觉沉醉。
据史料载:“燕有黍谷,地美且寒,气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致气,既寒,更为温热以种黍,黍生丰熟,名之曰黍谷。”邹子名衍,燕昭王师,到过黍谷山地区,留下了吹律变暖的传说。实际是因为黍谷山南面无遮无拦,暖风易至,北面有燕山阻挡,暖气不易泄,独特的气候适于稻谷生长。张堪治理渔阳时就在此地大量开垦稻田。
一行人深入山中一处不知名山谷,随从分出几人散开去驱赶猎物。张谟三人骑马并排缓行,手中弯弓搭箭,随时准备射击。
张胤手中擎着一张角弓,形貌古朴,很像大汉制式骑弓,只是稍小一些。
蓦地,一只长尾山雉穿林而出,竟似要从三人头顶上飞掠而逃。
飞行之物最是难射。张晟首先一箭射出,没有射中,羽箭从山雉旁尺余处划过。
张胤瞥了父亲一眼,张谟点点头。张胤纵马疾行数步,咬牙用劲,双腿夹紧马腹,在马上扭腰侧身,箭簇瞄准那只山雉。只听“嗖”的一声,羽箭飞出,将山雉射个对穿。
张谟欣慰地点点头:“孺子可教。”
张晟没有射中,也不气馁。他一向佩服阿兄神射,只羡慕不嫉妒。
身后有随从上前将山雉捡了回来,放入张胤的坐骑青兽臀侧的皮带中。青兽还小,它驮着的装猎物的皮带也是小号的,装几只山雉、野兔还是没问题的。
父子三人随后又射到了十几只野物,有野兔、山雉,张胤更射到了一只狍子。只那一只狍子就已经赢了小张晟。不过张晟也不觉得输了有什么可耻的,他自己都不信自己能胜过阿兄,打赌多是为了玩乐。
日头当中时,几人来到一条山中小溪旁。张谟父子三人到溪边掬水洗脸,然后张谟搂着张胤、张晟,四肢大开,躺在草地上。随从自会远远散开,暗自护卫着。
阳光照在人脸上暖暖的,三个人都感觉心里懒洋洋的。
张谟忽然问道:“我儿有何志向?”
“志向?是啊,前世懵懵懂懂活了二十多年,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小时候自己的理想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记得小时候,因为老爸送了一个帆船模型给自己,自己就有了一个亲手为自己造一艘小帆船的心思,为此大学的毕业设计还弄了个机械木帆船出来。后来……后来的理想是什么呢?如今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空,又该有什么理想呢?”张胤很迷茫,沉默不语。
这时,张晟突然道:“当效霍骠骑!”声音斩钉截铁,竟凛凛有一股气势。
张谟等着张胤的回答,不想竟等来张晟这样一句话。
“哈哈!恨奴壮哉!霍去病逐敌漠北,拓地千里,建不世功勋,大丈夫正该如是也!汝有志,志必成!”张谟拍着小张晟的肩膀赞道。
其实张谟更想知道张胤有何志向的,此子生来与众不同,天资异禀,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可惜张胤没有回答,他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走,虎头、恨奴,我们烤山雉、野兔来吃。”张谟起身说道。
早有随从上来拾柴架火,又将几只山雉、野兔拔毛剥皮、除去内脏,用溪水洗净,放在火上翻烤。
不一会儿,香味透出,极为诱人。张谟挑选一只山雉,撒上一些随身带的粗盐,用小刀割下一片肉尝了尝,味道浓郁,别有一番滋味。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