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梅对MGZ的生活习惯做了些功课,了解这个民族的禁忌,平时水也和梅说过。乌云带着梅要进入蒙古包,蓝边的毡门不是很大,有三、四层毡子纳成,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要进入毡门也是有讲究的,首先要撩毡门,跨过门槛进去。因为门槛是户家的象征。踩了可汗的门槛便有辱国格,踩了平民的门槛便败了时运。所以都特别忌讳。只有故意跟对方挑衅、侮辱对方的人,才故意踩着人家的门槛进家。尊重主人的客人,不但脚不踩门槛,连毡门也不能从正中而入,而要轻轻地撩起祥云帘子,从毡门东面进去。把右手向上摊开,用手指肚触一下门头,才能进去,这样做的用意是祝福这家太平吉祥。平时为了尊重门户,不但脚不踩门槛,手不抓门头,连顶毡也不能随便触动。在苏尼嘎林达尔台的传说中,就写着“不可触动顶毡、灶台、有顶的帽子”等字句。早晨拉顶毡的时候,用右手拉信顶毡带子,从胸前转一圈(顺时针)转到西面拉开。晚上盖住顶毡的时候,用右手在胸前转一圈,拉回到东面。顶毡晚上盖住,白天揭开。白天只有刮网下雨才盖上顶毡。平素晴天丽日,忌讳盖上顶毡。只有家里死了人,才把顶毡盖上,或者把顶毡的三角向天窗垂下来。
进入蒙古包,内部的空间分三个圆圈,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正中还安放着高约2尺的火炉,火炉的东侧放着堆放炊具的碗橱,火炉上方的帐顶开有一个天窗。火炉西边铺着地毡,地毡上摆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门的两侧悬挂着牧人的马鞭、弓箭、猎枪以及嚼辔之类的用具。帐内的西侧摆放着红漆彩绘木柜,正北的墙上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木柜的北角上敬放着佛龛和佛像,佛像前供放着香炉及祭品。从正北开始,西北、西、西南方都放男人用的东西,相反的东北、东、东南半边都放女人用的东西。这种安排,与蒙古人男右女左的座次直接有关系,也与男女分工不同有关,不是封建主义重男轻女的反应。
乌云父母先一步到家,正在忙碌着晚饭,看到梅进门的动作,心里也是非常的感动。包内部也有自己独特的美。一则蒙古包的架木——哈那、乌尼、套瑙、门等做工讲究,架木和苫毡很般配。二则在地面铺满纳绣的毡子,用红、黄、蓝、青等各种颜色毛线镶出边来,中间绣上云纹和吉祥图案,看起来非常美观。三则蒙古包里家具,从佛龛开始,到被桌、箱子、竖柜、碗架,无不彩绘刀马人物、翎毛花卉、山狍野鹿之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坐在这样的蒙古包里,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包内有火,牛羊类就是最好的燃料,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了一层毡子,隔风性能很好,包内盘着暖炕。一进入包内,暖融融的,仿佛春天般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