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摩洛哥与荷兰(2 / 2)

全能替补 小七爱土豆 3364 字 2017-12-22

祖国。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经济迎来蓬勃发展。荷兰政府决定邀请一些来自土耳其和摩洛哥的客籍工人,当时主要是已婚男性。最初他们的想法是去荷兰工作一段时间,等挣够钱后回到自己的祖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荷兰政府也几乎与这些客籍工人的想法一致,于是他们也没有想方设法让这些客籍工人融入荷兰社会。这些外来人员不会说荷兰语,他们只能与自己的种族群体进行交流,并保留着自身的传统。

可事实上,他们之中很多人后来根本没有回归自己的祖国,反而与家人在荷兰重逢并定居于此。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荷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失业率再次骤升,很多工人都失去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移民政策在1973年被停止,但移民数量并未有实质性的减少,这是因为一年后出台了又一条新的政策——家庭团聚政策。

这一政策使得客籍工人可以与远在他乡的妻儿在荷兰团聚,于是这一时期,大批量摩洛哥裔和土耳其裔的女人和孩子前前后后踏上荷兰的领土。

在与家人团聚后,这些“客籍工人”实质上已经不是“客人”了,他们已经成了荷兰的永久居民。他们在荷兰定居下来,成立了少数民族的社区。但当时荷兰政府对于移民政策的立场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并未对这些移民学习荷兰语制造多少压力,也就是说这些移民在荷兰主流社会中仍没有自己的地位。

到了1980年,绝大多数人已经认可荷兰一个移民国家。这导致了荷兰政府决定实行所谓的少数民族政策。荷兰政府意识到,如果客籍工人和家属想留在国内,就必须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为了支持和赋权于不同族裔社区,让他们尽早融入荷兰社会,荷兰政府组织了一些免费的语言教育和职业方案规划的课程。

所以为了支持和赋权于不同族裔社区,让他们尽早融入荷兰社会,荷兰政府组织了一些免费的语言教育和职业方案规划的课程。

在融合政策的帮助下,少数宗族的外来人员获得了在荷兰生存的根本能力,但是否被荷兰主流社会认可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比如摩洛哥裔荷兰人说的荷兰语中存在明显的口音,荷兰人潜意识里对他们的口音有歧视。

另外很大一部门摩洛哥裔荷兰人现在还只能得到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这就导致他们所在的社区经常会出现偷盗以及犯罪。在乐于挑起事端的媒体烘托下,这无疑又给摩洛哥裔荷兰人大减印象分。

可平心而论,他们之中也有出类拔萃者,比如阿赫马德·阿布塔勒布,他是首位摩洛哥裔荷兰籍的鹿特丹市长;又比如荷兰国内出名的嘻哈唱将阿里-B;又比如曾经效力巴塞罗那的前荷兰国脚阿费莱。

其中摩洛哥裔荷兰球员在球场上的成功,可能会带动社会关系的缓和,甚至促进双方的融合。

这可以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它可以展示给荷兰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看,摩洛哥裔荷兰人并不是只会制造麻烦,他们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其二,这些球员可以为一批年轻人树立典范,并给予他们信心。摩洛哥社区也有诸多具有天赋的孩子,他们需要这样一位模范作用的向导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此时,足球并不只是单纯的一项竞技运动,它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融合,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份责任感。

正因为摩洛哥裔球员在荷兰的崛起,荷兰足协与摩洛哥足协“抢人”的发生不可避免。

在荷兰足球历史上出现过几位摩洛哥裔的国脚球员,最著名的莫过于阿费莱和博拉鲁兹。其中阿费莱当初被认为是从荷兰摩洛哥社区走出最具天赋的球员,摩洛哥足协也争取过得到阿费莱,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为荷兰国家队效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