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这才是人生(1 / 2)

唐朝小英才 卓一飞 2420 字 2017-05-23

自从李白走后,李非开始了自己忙碌的生活。说起来这具身体还是非常强壮的,上山打猎,下水摸鱼的事儿估计以前的主人没少做,像二栓一样,古铜色的皮肤,隆起的肌肉,这样的一副壮劳力在老爹看起来就是种田的命。

李非也没想过能在大唐叱咤风云,搏杀疆场,或是在朝堂上与帝国大佬虚与委蛇,舌战群臣,做李二陛下的好臣子。光是打虎的一层光环披在身上就够他受的,记得武松打虎后夸街封官好不威风,成为人人景仰的打虎英雄。可到了李非这里,最多也就是村中诸人见到他夸一句好小子,亲近的捶捶胸口,捏捏胳膊上前约定下次打猎一起去也就完事了,鉴于大唐民风彪悍李非也就不奇怪了,倒是长安城市井之间传扬了好一阵子,估计事件传播一阵子也就不了了之了,这点从李白这里就看得出来,他压根就没听过这档子事儿,毕竟是近百人进山捕杀,李非在众人眼中就是个没被老虎咬死的幸运儿而已。

李非也很满意这样的结果,不被关注的安静生活才是他想要的,前世他犹如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的一艘小船,浪打到哪里,他就漂到哪里,求学,工作,贷款买房结婚,直到生子,每一个阶段都让他心力交瘁,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奔波劳碌早就磨去了他的雄心壮志,还记得大学毕业的那次离别酒,宿舍的一帮兄弟们喝的昏天黑地,对着广阔的星空大声叫喊,遥想当年,雄姿英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反正各种激昂澎湃的词往身上搬就是。哪想到知易行难,一入社会才体会到能力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像李非这样年年拿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的风云人物只能在研究所做个小小科员,资历最低,关系最浅,有能力又如何,本就不多的提拔机会与他毫无干系,更不用说那些成绩平平的寒门子弟了,出身农村的他在城里买房娶妻生子,何等的艰难,为了提升专业知识参加下一次的科长选拔,李非除了上班照顾老人孩子之外报名成人自考,顶着寒风昏昏欲睡这才与大货车发生亲密接触来到了唐朝,当他被货车撞飞的那一瞬间心里竟然有一种解脱的感觉,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哪知道身死神不死,来到了这个世界。

谁爱买房谁买房去,谁爱选拔谁选拔去,老子开开心心地站一旁给你加油,让老子来,老子不玩了!

舒舒服服的把这辈子过好才是正经,李非觉得只有亲情和银子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毕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也真特么不容易啊。

李非懒懒地躺在土丘上,新生的嫩草软软的很舒服,呼吸着泥土的气息,心里说不出的踏实。就从现在起,我只愿面朝蓝天,春暖花开。

“怂娃,又偷懒咧!找打咧!”老爹的咆哮声在耳边响起,接着李非就感到左耳一阵剧痛传来。

“爹,爹,让俺歇歇吧,从早晨开始犁地俺就没停啊!”李非随着魔掌的轨迹慌不迭地爬起来,连连讨饶。

老爹恶狠狠地踹了李非屁股一脚,拉扯着往田里走去。现在正是春播时节,这懒货还敢偷懒,这不是找打呢。

李非的宏伟蓝图刚起了个头,就被黑暗的恶势力硬生生扼杀在了摇篮里。

揉揉生疼的耳朵,把木犁的麻绳重新系在肩膀上,李非又开始了农夫的生活,虽然身体强壮,皮糙肉厚,可肩膀还是被磨的火辣辣的疼,四周都是一样的景象,大家都在忙着翻地播种,吆喝声不绝于耳,一年之计在于春,李非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这也太辛苦了,李非心中不禁暗暗叫苦,可也不敢再说什么。

夕阳西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庄的小路上汇聚成了一道人流,村民们边走边议论着今年的收获,都带着期待的神情,对于他们来说,田地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李非也在人群中慢慢走着,拍拍发麻的肩膀,连连摇头,生产力太低下了,即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劳作,又能有多少收成,靠着一亩地百余斤的产量,这辈子也就混个温饱而已,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吗,面朝黄土,春夏秋冬?

李非甩甩头,把这可怕的景象从脑海中甩出去,身后的老爹老娘背着木犁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李非这才想起回身把木犁要过来扛到自己身上。

金属的犁头不时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李非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打量这两个笨重的家伙。笔直的长木杆上用铆钉着几个大大小小的木杆,最下方铁制的犁头成三十度倾斜角钉在木杆上,就组成了翻地最重要的木犁。李非越看越别扭,这不符合力学原理啊,用最小的力量产生最大的效能才是力学的真谛,眼前的这个破烂儿货明显就是个残次品,不,连残次品都算不上,怪不得辛苦一天才只翻了不到一亩地,事倍功半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这样子犁出这二十亩田那自己还不累趴下吗?李非努力地回想在研究所时参与的农业课题,拖拉机耕犁装具就不要想了,依稀记得这种犁应该叫直犁,属于农具演化史上比较原始的工具,先进些的叫什么来着,大体形状跟直犁有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