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军山(1 / 2)

改天论道 夜空不寐 2215 字 2017-05-23

当葛家诸人得知高天也许了然武侯墓的位置,心情相当精彩。兴奋之余,开始筹备去探查墓地秘密。高天提出几个条件,一是有精密的探测仪器;二是找到对于消息机关破解的人才;三是人员不能超过九人,这是武侯墓地进入人数的极限;四是要有精通太极八卦的人员,除此之外,要带有炸药、千斤顶,供氧设备,防毒面具、照明、照相设施等。

三天后,一行九人驱车来到陕南定军山。

定军山,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当你转过书案梁,前面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盆地当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清新的情趣。武侯墓区,占地360亩,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千年以上古柏40余株,其中170余年的22株,汉代2株。古柏汉桂相辉映,四季鲜花互争研,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九人散做普通游人,走进武侯墓区,其实多数人早已来过不下几次,高天对这里了如指掌,已经不下数十次前来考察,不过这一次众人的心思可不是游玩,而是寻找那一条进入墓地的路线。武侯墓游人很多,不管是求拜还是瞻仰,很多的有人穿梭期间,表情都很庄重。心诚则灵,有心事求平安,求前途,几乎没有纯粹的游玩者。据说武侯显圣,传说中有人真的见过,但是高天却是从没有这个机会,来是从考古入手的,在高天的眼中,武侯墓的秘密才是最大的吸引力。

不管如何,来到武侯大殿,高天等人还是走进大殿了。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宝像庄严,栩栩如生。印、剑二僮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

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再次生动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为一整体,分看各有各的场景,人物逼真,场面恢宏,隐隐给人有金戈铁马、震天杀声之感,每次观摩总是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殿后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即为武侯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墓其实只是武侯衣冠冢,没有真的价值。只有让世人缅怀的作用。众人分成三拨,高天和葛姓男人一起,走到高处,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武侯墓,只见那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墓地,拱卫者翠柏苍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龙捧圣”之称。凡来武侯墓拜谒观瞻者,无有慨然兴叹!“无怪当年武侯亲点此穴”,真乃“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很多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共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每花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煞是好看。凑霄花,象征诸葛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陵墓中有古庙、拜殿等共古建筑,墓前古庙始建于公元263年。54株古柏也是于263年所植。汉桂两株,树围1米多,至今年年开花。墓地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古建文物交相辉映。每逢清明前后武侯墓文化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平常去拜竭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墓在大殿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义。墓周砌以砖墙,其圆周为60米。墓家为覆斗形,高约6米。墓前有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石碑一通,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后有诸葛亮的“寝宫”三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高天耳熟能详的武侯墓轶事,高天对这些可以信手拈来,对于定军山的一切,显然是太熟悉了。高天望着山下的这片神秘的土地,脑海中勾勒着一幅幅龙腾凤舞的图画,那是进入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