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探讨与试探(1 / 3)

第二天上午,冯小华按约定从汕贵赶到卫江,九点五十敲响了刘炳厚的办公室门。

刘炳厚很热情的让秘书给冯小华倒上小种,简单的开场白后,就直入主题:“小冯,两个问题,第一,儿童市场如何,这几年你的实践总结是怎样的;第二,德莱小镇有没有可能从儿童入手做,怎么做”。

冯小华略作思考,试探性的问:“刘总,是做概括汇报,还是详实汇报”。

“今天所有事情我都推了,我们两个做详细的探讨,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刘炳厚笑呵呵的说:“讲真话,不要讲我喜欢听的话”。

冯小华心里就有底了,所谓讲真话不要讲刘炳厚喜欢听的话。冯小华十几年前大学毕业就在德泰城跟着刘炳厚做事情,从做刘炳厚的秘书开始,筹备德泰城一年多时间,冯小华几乎天天跟着刘炳厚,到两人分开前,几年的时间,冯小华将刘炳厚研究的也比较靠谱了,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怎么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说。冯小华跟着刘炳厚升迁的如同火箭,除了个人能力,对上级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加分。刘炳厚现在想听真话,就是告诉冯小华,什么都可以说,师徒俩,没有什么生分的话是不可以说的。

冯小华就笑嘻嘻的掏出烟递给刘炳厚点上,自己也点上一支,看着刘炳厚开口:“师傅,我个人认为,儿童市场,必然是未来的商业方向,这个方向分成两个分支,一是儿童电商,二是儿童商业实体店铺,电商是儿童商品的平台,实体店是儿童体验的平台,进一步来说,未来大商业也有两个分支,一是依托互联网的品牌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开到实体店来,二是传统品牌拼了命研究怎么做线上,对于您今天的德莱小镇,恰恰是最好的机会,这两个商业渠道变革的时间点,恰恰符合您小镇的发展规划点,儿童市场是一定要做的,儿童体验实体店是互联网不能代替的商业”。

“说的仔细点,我看到大黑鲸在走下坡路,德泰城自己投资两千万的猫猫熊从开业生意就不好,辽城的咄咄童也有问题,巷州蓝苹果乐园除了周末节假日也不开门了,你说儿童行业是个机会,该怎么理解”。刘炳厚直接从市场现有的案例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疑问。

冯小华知道今天有难度了,因为刘炳厚是学者型的人物,在整个中国的地产和商业圈里都是有点分量的人物,见多识广,交友广泛,整天跟一圈专家一起谈来侃去,刘炳厚自己都快成专家了。

师傅这样的人物,恐怕早就有比较体系的想法了,今天找自己来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听听自己的想法,从而来检查一下这几年自己对儿童市场摸打滚爬的总结,这后面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冯小华知道自己这七八年的实践,自己已经是实打实的实践型个体小老板了,很少和人去掰扯理论,冯小华在没有硝烟的商场上到处碰壁,终于懂得了没有通过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但是这个话题冯小华没法跟刘炳厚说,也不敢说,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冯小华有点一上来就把自己搞到死胡同的感觉,不能从理论上解决,那就就案例说案例,看看能否愉快的进行今天的谈话吧。

“师傅,我想您可能一上来就进入一个误区,儿童市场现在是群魔乱舞,而且未来三年一定也是群魔乱舞,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这个儿童城,那个儿童城的,其实这个是错误的,我们谈的儿童城,概念不准确,应该叫做儿童娱乐城”

“现在市场竞争的焦点也在儿童娱乐实体店的环节上,这个概念非常错误,如果叫儿童城,那必须是依托儿童教育的儿童综合商业空间,儿童娱乐只是辅助,儿童教育才是制高点,现在大家在错误的方向争先恐后,在平原上激烈厮杀,却没有看到这个战场现在迷雾重重,而雾里有个高地,叫做教育山头。”

“可能大家现在都没看到啊,比如北京有个中昆广场,太鲜明的个案,十多万的商业综合体,全都倒了,包括儿童娱乐等等,但近两万平米的儿童教育开在二层,十几家教育机构依然坚挺,依然家长孩子人满为患,师傅您可以去勘察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冯小华慢慢的说,平缓的说,说完开始喝茶,眼观鼻鼻观心,保持谦虚和谨慎。

“教育?儿童教育是方向么,那么儿童娱乐还那么多人打破头往里钻,没道理啊,我现在准备把德莱小镇三楼做成儿童板块,若是你,会打算怎么做”?刘炳厚继续提问。

冯小华心里一颤,这是师傅在有意试探了,那就推心置腹吧:“半对半吧,一半做儿童娱乐,一半做儿童教育”。

“这样会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刘炳厚确实是忧心的问。

“不会,既然这个市场还在迷雾期,那就半对半,摸着石头过河,哪边形式好往那边调整,把风险降到最低”。冯小华把自己和刘炳厚换位,考虑自己是刘炳厚,也会这么决断。

“这里距市中心十公里,而且周边。。。”刘炳厚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