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宫装女子走了,望着那马车离去的背影,林长远倒希望这女子永远不要再来,因为林长远知道,她再来时就不只是再跟自己嘲讽两句这么简单了。
……
嫣红的太阳柔和地停在乌蒙蒙的半空,一点点亮起来,放射出刺眼炫目的光芒,喷薄着旭光,又是一个清晨。
林长远依旧早早的起床,去了食肆里吃了早饭,便去了天行学院的山边,山水之意,山之意与水之意,当然要并驾齐驱才好,不能落下了其中的一方,而只去精进另一方,双方的意境平衡,才能够发挥出山水诀的最大威力。
山不在高,可悟则行,林长远此时没有必要一味的去追逐千山大川去领悟,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味求成,就算此时在自己面前的是三清山,估计以自己的境界也悟不出什么东西。
在天行学院内的只是一座小山而已,林长远依旧拿着纸张和毛笔,作画是他领悟的第一步。
自从那日得那位老者的点化之后,林长远对于感悟的过程有了一个笼统的认知,不再是如以前一样盲人摸象,毫无头绪。
在一块岩石上坐在,林长远放松身体,去盯着那座大山看去,这便是感悟的第一步,眼看,人体的视觉上对于外物的感悟,视觉是人们首先接触到事物的一个感官,所以视觉上的感悟便尤为重要。
在林长远的画纸上,那一整个山体慢慢的被描摹出来,虽不是名家那样的生动,但好在是林长远独一无二的领会。
山,第一眼看去是静穆庄重的,但不同的人对于山当然有着不同的感悟,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增益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林长远要做的便是在这山石之中找到自己的那一份感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古有圣贤说过“夫临于山顶,方知众山之小”,所以当林长远将整个山体画好之后,便决定往山顶爬去。
山不高,只有数百米,对于林长远如今的体质而言,想要爬上去只是小事一桩。
但也费去了林长远不少的时间,到了山顶,这里的风极为虽然大些,但此时春季,风也是极为轻柔,再加上前几日放下了一场春雨,此时此处变的尤为清新。
林长远这些日积压在心中的不悦不禁散去了许多,整个身体变的极为轻松,至此,他对于山的感悟更加深了一分,原来山不仅有远远看去的肃穆庄重,也有山顶之处让人身心愉悦的轻松。
以前在卢安时,整日呆于山中,看得时间长了,便觉得有些无趣,而今日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再登上山顶,看着那远处挂于天边的清日,一尊瘦石,一棵虬松,一片流云,都仿佛在与他叙说着一个个的故事。
“啊!”林长远对着远方一声大喊,呼出一口浊气,心中的淤积之气释去了大半。
……
夜间,林长远依旧做着他每日必做的功课,引命之源泉洗涤经髓。
林长远每日都在做着这样事情,不曾懈怠,正如以前他读书时他师父督促他一样,现在没有了师父的督促,他依然将这个习惯的坚持了下来。
现在他已经能够闭眼就迅速入定引出命之源泉。
月光透过窗子倾泻于少年的脸颊之上,让本就仿佛一尘不染的他更添了几分出神的意味。
命之源泉依然在他的体内轻轻的游荡,洗涤着他的每一寸肌肤,渐渐的有汗液从他的肌肤中渗透出来。
林长远慢慢的感悟着那道命之源泉的力量,想要找到每次他用命之源泉洗涤身体后,便消失的那道源泉到底去了哪里。
几天来,他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他查阅了书籍,按上面说在每一道命之源泉洗涤过身体之后,它都会归之于丹田气海之中,凝结在一起,而这个过程的时间一长,便会在一个质点进行突破,到达人类修行的第二个境界细水长流之境,所谓细水长流,便是命之源泉在丹田凝结的称谓。
只有到达这个境界,才能够凭借自己的意识自由的调动命之源泉之中所蕴含的灵力为自己所用,才能够使用出真正人们谓之的力量,这个境界与第一道境界溯源境来比,是天差地别的,因为溯源境的人不能够调动丹田中的灵力的。
所以如果是如果真的论放开修为的战斗,那么溯源境将没有什么可能打败细水长流境的人。
这位是为什么当时新生试炼的时候,所有的学员都要被封禁修为,世家子弟们本就早早的便开始修行,若是再放开他们的修为的话,恐怕寒门子弟一个人也考不进西陵的这些学院了,这与圣天子最初的期望是完全相悖的,在多年以前,没有这项措施的时候,平民百姓要想修为有成,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林长远依然很困惑,书籍中所说的那种命之源泉在丹田中凝结的感觉他丝毫都没有感觉到,难道自己的修行又出了问题,本来命魂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