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为在下解惑。”
对于出仕,成公英心底里不排斥。但是,他必须了解高珣的施政理念。
如果他与高珣的理念相同,或者大同小异。他很乐意投入高珣的帐下。毕竟像他这种有名望,却无什么家族势力的人来说,机会难得。
万一要是他与高珣的理念不符。那岂不是在高珣的帐下痛苦万分?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使有傅燮的书信在,他也只能对高珣敬而远之。
“请!”
高珣顿时一脸肃然。心神高度集中。能否把成公英这个历史上忠义尽节的人物收入囊中,就看接下来他的应对了。
“府君此时应该知道,英与南容兄是多年的好友。在英与南容兄交往中,我俩就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本朝自打光武中兴以来,凉州羌族叛乱不断。即便朝廷花费了好几十年,耗费了上百亿钱的财力,暂时把羌蛮镇压了下去。然而这几十年来,又开始死灰复燃。到如今,羌蛮甚至还已经兵寇到三辅之地。”
成公英顿了顿,向高珣拱手为礼后,道:“英请问府君,这凉州羌蛮,君当何治?”
成公英的问题,在路上的时候,高珣就与傅燮探讨过。这也是他即将要在陇西郡所执行的政策。于是,高珣就轻驾熟的道:“段纪明段公治羌之策,珣心向往久矣。当效仿之。”
成公英身躯顿时浑然一震,与当时傅燮一样,一脸惊骇的看着高珣,道:“府君。段公治羌,确实是效果极佳。然而,却是治标不治本。段公故后,凉州羌蛮又复起。他们此时依旧祸乱凉州啊。”
“段公治羌之策,确实是只能短暂平定羌蛮。但珣身为后来者,会在段公之策上,在加上一些政令。只要这些政令一直不变。几十年后,羌蛮隐患必除。”高珣带着自信的语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