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第二大礼仪。它的礼仪复杂程序,不比冠礼差。
幸好蔡邕的情况特殊。蔡邕因为是躲避朝廷宦官而在扬州避难的。他蔡家的宗庙还在兖州陈留郡。而且,此时蔡邕又客居高家。所以,一些纳采礼仪可以免掉一些。
同时,也为婚礼的进行,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如果要是蔡邕回豫州陈留郡。高珣想要与蔡氏联姻,一场婚事下来,来来回回的奔波,最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
即使是如此,也因为汉代异常的重礼仪,轻礼物。蔡邕还依旧在高家安排的庭院中,为他已故的父亲树立了一个牌位。在杜衡上门前,焚香禀告。告诉他蔡氏祖宗,他蔡氏有女初长成。
蔡邕先在牌位西边,布设筵席。等到杜衡一身玄端服到了后。蔡邕的在吴郡收的学生,也就是吴郡吴县顾家的顾雍,作为蔡邕的摈者,立即出庭院问道:“贵宾执雁来蔡氏门,所谓何事?”
“回蔡氏摈者,蔡公有女,许我高氏讳珣者为妻室。今我高氏故遣某执雁,以古人之礼纳采。”
“贵宾稍等。”
顾雍进入庭院不久,蔡邕与杜衡身着一样的礼服,出门迎接。
蔡邕先是向杜衡拜了两拜。按照礼制,杜衡执雁不回拜。
等到蔡邕见礼完成,又与杜衡相互揖礼进入庭院。
两人来到拜访蔡氏祖宗牌位房前,又是相互揖礼而入。来到牌位前后,又是相互揖礼。
蔡邕与杜衡相互谦让三番后,最后由蔡邕道:“蔡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高氏子命之,某不敢辞。”
杜衡立即道:“蔡氏有女,知书而达礼,文雅而娴淑,恭俭而贤良,乃我高氏之良配。恭请公纳采。”
本来纳采之事,按照礼节是要才庙宇中进行的。蔡邕此时的情况特殊。于是,在杜衡的祝词一说后,在向祖宗牌位拜了一拜,又向杜衡一拜后,让人接下了杜衡手中的大雁。
而杜衡也向蔡邕一拜,出了庭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