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询问(1 / 2)

阀阅汉末 司空云鹰 2574 字 2017-06-14

看来,这冀州士族与袁氏的交情非浅。难怪在原来的历史上,袁绍以一介渤海太守,就能让韩馥这个冀州牧,不得不把冀州拱手让出来。

再有一个,就是朝廷的态度。也就是皇帝刘宏的心思。刘宏本来就与袁氏相互防备与猜忌。此时袁氏发力,把他流放交州。刘宏既然顺水推舟的同意了。那就说明,刘宏已经对他也有猜疑之心。

刘氏皇帝果然都一个秉性,全是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主。刘邦对淮阴侯韩信。文帝对从龙之臣,又是三朝元老的宋昌,以及对他成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娘舅薄昭。景帝对削藩之臣,也是他做太子时的潜龙之臣晁错,以及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韩信,宋昌,薄昭,晁错,周亚夫这些战功赫赫的名将、名臣,最后都不得善终。他一个在战场上快速崛起的列侯,更不在话下。

高珣也知道其中的缘由。归根结底,他的声望在大汉快速窜起,又有上万的兵马,而且这些兵马都是不受朝廷节制的私兵。虽然他已经把手下打发了回去,但是,朝廷依旧不会对他放心。

而且又加上他在毋极县逐渐建立的名望。一旦他有个什么歹心,朝廷就会大费手脚。所以,刘宏就顺手推舟的把他调离毋极县。

随着高珣的话落下,大厅中顿时陷入了沉寂当中。

像戏忠,和洽,杜衡,宋凌,典韦等人,他们本来就是高珣各地聚集起来的人。即使高珣不说,只有高珣离开,他们也会跟着离开。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任县令的到来,一定会再招募一些他能信得过的人,对于高珣这个前任留下的县衙班底,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调整。那时与其被赶,那还不如自己离开。

但是,离开毋极县是一回事,能不能与他去苍梧郡,又是一回事。毕竟他们又没有认他为主,不存在君臣关系。

同时,田丰,赵云,蔡申,宗政,甄俨等人,都是高珣来到冀州征辟,或者拉拢过来的。他们的世代生活在冀州,家人朋友也是一样。他们能跟随一起去苍梧郡上任,高珣也同样不敢打包票。

“君侯,卑职愿意跟随君去苍梧郡。君不以申出身低微,提拔为贼曹掾吏。如此知遇之恩不得不报。虽申不是什么才智之辈,但有一翻力气,为君坠蹬还是可以的。”

蔡申突然起席垫上起身,向高珣躬身行礼道。眼神中带着很重的期望。同时,也有些许的无奈。

他愿意跟随高珣去苍梧郡,其中占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他不跟随高珣一起离开,那他就无法在毋极县站住脚跟。甚至在冀州也不能。这几个月来,他仗着有毋极县贼曹的身份,以及有高珣在背后撑腰。

他先是抓住闹事的毋极县士族子弟,把他们弄到监牢中,打的半死不活。后又秉承高珣的命令,在甄氏府邸把甄选给当场抓走,这就已经得罪了甄氏。

后来,虽然这甄选早就已经被高珣放了回去。但是,甄选在牢中的时候,他可是没少折腾他。使得他与甄氏的怨隙进一步加深。

一旦没有了高珣这个靠山,蔡申相信,毋极县的士族,就会让他不是惨死在家中,就会横死在毋极县街头。所以,如果他想要留住性命,他只能跟随高珣出走。

何况,他在毋极县也没有什么牵挂,也就一个老母在家。大不了,就带着他的老母一起离开就是。而且,跟着高珣这段时间,也让他体会到了权利的好处,他也不想就这么丢弃了。

高珣很是意外的看了看蔡申。他没有想到,率先第一个要跟随他离开的是蔡申。高珣对蔡申这个人,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

这人讲点义气,也因为这,能在身边聚集一些跟随者。同时,市井手段层出不穷,单就前段时间这么甄选时,每日都是变着花样来。

而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执行能力很强,不在乎什么名声。也很能会揣摩他这个上司的心思。只要他交代好的事情,他都会圆满的完成。

但是,这人功利心重,又睚眦必报,也很看重当前利益。这人用好了,会变成他身边不可多得的利爪。以后有什么不方便他出面的,都可以交给蔡申去办。要是用不好,这人就有可能反噬他。

同时,高珣也能理解蔡申此时的心思。这段时间蔡申在毋极县肆无忌惮,就是高珣在背后默许的结果。如今,他就要离开毋极县。这对蔡申来说,就失去了靠山。也让他在毋极县根本就无法立足。

所以,对于蔡申说什么要用牵马坠蹬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高珣也只能听听就行。不能太当真。

“束辕的才华,珣是知道的。君不以珣粗坯,愿意与珣一起去苍梧郡,珣当然是求之不得。”高珣让蔡申起身就座。对于蔡申,高珣自信还能掌控住他。既然蔡申愿意去,高珣也不会拦着。

“多谢君侯。”

蔡申顿时欣喜的道。终于得到了高珣的承认。以前高珣对他虽然不错,也很是客气,一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