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数增加了固然可喜。但是,我等压力也突然增加了许多。虽然从现在这十月开始,到明年的十月份,我等不需要向朝廷上缴赋税。但是,也是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姓家中损失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连过冬的余粮都没有。这可是一个大麻烦事。”高珣微皱眉头道。
“在粮仓中不是还存储了几十万石粮食吗?”戏忠乐观的道:“有这些粮食,足够这些百姓过冬了。”
“毋极县是个大县,人口有上十万之多。粮仓中即使有几十万石粮食,也经不起这全县百姓几个月吃的。何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田丰顿时摇头道。上十万的百姓,如果都要依赖官府来救济,即使是在富有的县,也经不起吃。
“元皓可有什么渔要教予毋极县百姓。”高珣初次掌政,对于民生上的事,远不如田丰这个在官场上历练了上十年的人。所以,在不懂的情况下,他只能问田丰。
“趁着冬季到来之机,在百姓此时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由县衙牵头,组织青壮,新修水利,以备来年之需。”田丰早就胸有成竹。这新修水利之事,也是他想要做的事中,重中之重。毕竟蛾贼的造反,并造成绝大部分的百姓跟从。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今年冀州干旱过甚。百姓无粮果腹,只能走险。
“同时,在这毋极县城东,城南的荒地,县衙也多鼓励百姓开垦。县衙可以规定,但凡百姓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归他们所有。只有这政策一出,百姓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许多。”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家中的田地多。”戏忠点头道:“不过,元皓兄可是想过没有,一户百姓,家中人数有多寡。有的是家中人多,但却没有青壮劳力。所以,这开出来的荒地,一定也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那就按照人数的多少来。至于家中青壮力多,而多开垦出来的荒地,由县衙出钱买回,然后在分给那些家中青壮少而人口又多的家户。
“可以。这事就按照元皓你说的办。”高珣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同时,一事不烦二主,这些也有元皓你来负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