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列侯(1 / 2)

阀阅汉末 司空云鹰 2583 字 2017-05-21

至于官职没有上升,高珣对这到是不怎么在意。

不管是给他一个两千石的郡守,国相牧守一方也好。还是给他一个几百石的县令,县长也罢。只要皇帝刘宏还在位,大汉的局势就不会大乱。以大汉朝廷的官场规则,也为了防止牧守一方的长吏做大。地方长吏在一个地方所待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年。

现在还是刚刚改年号的中平元年。刘宏去世的时间是中平六年。中间还足足有五年的时间。虽然此时的大汉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与影响力,经过这黄巾军造反后,更加的虚弱。但是,也不是他这个刚刚迈入贵族的人,所能撼动的。那也就说明,他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建立起他的势力等待乱世来临。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提升他的名望实在一些。现在他已经被封为列侯,要不了多久,他高珣的大名,就会被朝廷以快马通报的方式,再一次响遍整个大汉。那时他的名声,也就会因此而全方面的提升。

毕竟,在大汉的的列侯,受秦朝制度,以及战国时期的影响。被视为封君,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权力。在汉初,随着景帝的削藩,加强对列侯的控制。以及武帝“罢百家独尊儒术”不断加强皇权,与经学礼仪的不断发展。列侯的行为受到更严格的规范。但列侯作为特权阶级,仍享有广泛的特权和巨大的影响力。

他们不仅享有仪制特权、经济特权,还拥有巨大的政治特权。

汉代分封功臣侯的仪制极其隆重,先由军吏核定军功大小,以此确定食邑的户数。再综合比对,确定封国的地点和范围。然后上奏皇帝,接受皇权的祝福。最后剖符立誓,制作丹书铁契,叙定功次名册,收藏于宗庙,并在金匮石室等国家档案中心备份。誓词简洁而庄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封侯仪制的隆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列侯在礼制社会中地位的崇高。列侯作为人君,不仅在朝廷中受到优礼,享有各种经济、政治和司法特权;而且在车服礼器、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中享受种种特权待遇。

景帝中二年议定列侯丧葬仪制,“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其葬,国得发民挽丧、穿、复土,治坟无过三百人毕事。”

随着儒家复古主义运动的推进,礼经中记载的周代贵族的特权被援引作为汉列侯特权的依据和标准。列侯的政治权力虽多被剥夺,仪制上的特权却受到经学和律令仪法的全面保障。列侯冠弁、玉印、乘舆、服绶及祭服等的规格都较常人为尊贵,列侯戴进贤冠系两梁、佩白玉印、嫁娶得服锦缯、乘舆“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首。

列侯在其封国内享有类似周代封君的各种经济特权。列侯垄断封国内的经济资源,“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

随着皇权的强化,列侯的经济特权不断被侵蚀剥夺。汉初,列侯可以自置吏得赋敛,有权委派亲信征收租税。文景时期,法令数度更改,列侯的该项权力被取消,改由朝廷任命的国相“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

后武帝时期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名山大川次第收归国有,地方经济事业受到严格限制,列侯衣食租税,朝廷转让的公权力只剩下征收土地税。

虽然列侯在经济特权上,一再被剥夺,但是,身为特权阶级之一的列侯,常于皇帝举行庆典及颁发遗诏时接受恩赐。每逢朝廷有什么喜事,那像他这样的列侯,就免不了就有朝廷的财物赏赐。

同时,也是最让高珣最为看重的。那就是政治特权。

列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远比官僚文吏重要。列侯垄断公卿将军职位,兼具高级官僚身份,确定了汉王朝的典章制度。武帝以后,外戚侯常以大将军辅政,作为皇权的代表,主导朝廷政局。汉朝相权极重,丞相侯拟定国家大政方针,负责政务的推行。同时,列侯爵位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身份。

虽然现在的局势,远不及西汉时期。但是,有了列侯这身份,他以后出入高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也不会在有人拿他年纪少来做文章。

最后,他现在已经为海盐侯,食邑五千户。那海盐县就成了他的侯国与封地。除了海盐委派的行政官员外,他也可以委派他的家吏。

即职掌列侯家事的家丞、庶子各一人及负责列侯起居住行的行人、洗马、门大夫。

这样,那些跟随他的部下,在他的军政系统满员的情况下,又有了一个可安置之地。

高珣压住心中的欢喜,慢慢的起身回到他原先站立的位置。脸上无悲无喜,好像刚刚朝廷给的好处,完全没有发生一样。

正在旁边密切关注高珣一举一动的司徒袁傀,见高珣在如此喜事面前,依旧古井无波。袁傀的脸色顿时阴沉了好几分。这高家小子,虽然年少,但老成。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