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推脱(1 / 2)

阀阅汉末 司空云鹰 2850 字 2017-05-21

高珣让赵云当鹰扬卫副统领,主要原因还是想把赵云放在身边来。赵云此时的年纪与他差不多。从赵云此时的着装打扮上来看,他还是个雏,一点战场经验也没有。不然,在这临近战场的时候,还是一幅常服打扮。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在还没有得到高珣的应许前,黄忠不好给赵云盔甲。

高珣不怀疑赵云的潜力,可赵云既然已经投入到了他的军中,那赵云以后的历史轨迹也跟着改变。没有了跟随公孙瓒去北方与游牧民族的战场磨炼,也没有了跟随刘备东奔西走的心性锻炼。高珣此时也不知道赵云以后的发展轨迹是什么样的。

可能依旧像前世的历史一样,依旧大放异彩。也有可能从此消失于众。所以,此时的赵云,还只是一个具备有成为名将条件的胚子。高珣所要做的,就是名将养成。

在高珣的军中,论战场经验,黄忠,程普两人的经验是最丰富的。这两人在还没有跟随高珣时,就已经在军中当过职。但是以及对知识的覆盖面,他高珣敢称第二,他军中没有人敢称第一。何况,高珣的眼界,受两世为人的影响,在大汉所有人中,也没有人能与他比肩。

所以,把赵云放在他身边来亲自调教,是最好的选择。只要把赵云调教好了,在把赵云放下去,那对赵云的成长是事半功倍的。同时,高珣把赵云放在身边来,还有更深的一个目的。

高珣此时的身边,已经聚集了黄忠,程普,韩当,陈到,楚重,典韦等天南地北之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与生死与共,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杜衡,宋凌,和洽,戏忠等文士还好点。因为高珣手下的文士还少,政务又多,彼此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同时,被他刻意的文武分工,他手下的文士与武将根本就没有什么利益交集。

但是,高珣知道,在东汉这个大前提的背景下,以后随着身边人的增多,文武分工只是暂时的。一定会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就是文士领兵,武将从政。到时候,一定会产生许多的小利益团体。

即便高珣在怎么不喜欢手下人搞利益团体,在乡土观念,师生门第的影响下,小团体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如今,有这团体雏形的,还是他的那几千私兵人马。四营一卫的主官,黄忠、程普、楚重、陈到、典韦五人因为他们共事时间长,又义气相投,彼此之间还没有什么矛盾冲突。虽然几营之间已经有了相互争锋的苗头,但是,在高珣的平衡下,几营之间还算团结。

同时,他手下的私兵兵马也就那么多,不断的有人加入进来,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要挤占那些老人的利益。

也是在不久前,徐晃投入他的军营,在被他任命为磐石营的假司马时,他的四兄就当场不太服气。要不是高珣对他四兄强硬的挺徐晃,并威胁高江回老家的方式,才把高江搞定。这还是他的亲人,就有如此的态度,那其他人呢?

所以,在赵云,郝昭这些未来的名将投入到他身边来后,为了能让他们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他只能让这些他看好的年轻人,先在他身边待一段时间。他这也是间接的告诉他的手下,赵云,郝昭等人是他信任的人,不准排斥他们。

至于赵云,郝昭他们能不能在团体中立足,高珣知道他们的潜力,反而是一点都不担心。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军队中,以他们的能力,还是很容易的。

此时的赵云,在听到高珣任命他为鹰扬卫副统领,心中充满了对高珣的感激。在高珣名震大汉后,高珣身边的这几千私兵队伍,也跟着纳入了世人的眼中。知道这是高珣手下最能善战的兵马,也是高珣的依靠与凭障。

而这鹰扬卫虽然出现在世人的眼中没有多久,但是,前几日在毋极城中,仅以几百人的兵马,就秋风扫落叶的势头,把毋极城中那些想要制造混乱的几千士族私兵,一举平定的事,赵云他这个与中山国隔邻的人,也已经听说了。这是高珣身边的亲卫,也是最信任,也最能战的精锐兵马。

他这个刚来投的人,高珣仅仅就凭着黄忠的几句话,就被任命为副统领,高珣这是显然要把他当心腹看待。看来,他投入高珣军中的决定是没有做错。高珣还真如世人所言,是个知人善任,也是个奖罚分明的人。

不过,赵云他也是个持重之人。他自信凭借他的武艺,能在高珣的军中立足,并且出人头地。但是,他是初来相投,而且还是个没有任何声望的人,他这突然的身处高位,一定会让高珣的手下许多人不服,或者嫉妒。这对他以后再高珣军中立足,有不利的影响。

同时,他也不能凭借着高珣对他的看重,黄忠的举荐,而不知好歹的欣然接受。

赵云想了会,压制住那令人怦然心动的冲动,很是诚恳的向高珣道:“多谢高君侯对云的看重。按理说,云这个既没有名气,也没有声望,还是个初出毛头的平民小子,对鹰扬卫副统领这一职位,应该欣喜接受才是。可是,云初来乍到,还是个新人,不足以信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所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