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领航员比后世的飞行员稀有多了。
江海洋当然知道这点,所以,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培养领航员。
这次是夜间行动,各旗舰上都配有熟悉附近海域的渔民作为向导,与领航员配合为各舰队领航,防止各舰队迷路甚至触礁。各舰队先根据指南针确定的方向,及向导和领航员的参谋前进,然后,通过每隔两公里设置的一个航标灯继续前进。
船队又行驶了一段时间。
各舰队的瞭望哨借助夜色,望见远处出现模模糊糊的轮廓,而且一望无际。
他们猜测那肯定是陆地,估计船队距离陆地只有两三里的样子。他们倒不担心被岸上的人发现,因为明朝的卫所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有不睡觉瞪着眼睛望着漆黑大海的人。只是四周一片漆黑,不知道远处的陆地是不是目的地,如果不是又是哪里。
时间到了凌晨三点。
瞭望哨们都瞪大眼睛在前方的黑暗中搜索着。
忽然,左前方的黑暗中亮起两个红点,随后开始不断地晃动。这两个红点晃动起来拖着光晕,从远处看,就像两个转动的红色圆圈。
第一舰队的旗舰纵横号就是原来英国的“海上君主号”。纵横号比船队的所有战船都高大,在主桅上最高的战斗桅楼里,一个瞭望哨首先发现了红点,兴奋得差点大叫起来。他立刻让另一个瞭望哨通知甲板上的瞭望哨值日官,自己则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红灯,接下盖布也晃动起来,与岸上联系,告诉岸上船队已到。
甲板上的值日官接到报告,立刻竖起耳朵。
紧接着,主桅上最高的战斗桅楼里不断传来新的信息,不过,由于没有光亮无法记录,值日官只能将信息都记在脑海里。当信息接收完毕后,他立刻跑向船尾的船长舱室。
随后,其他舰队的瞭望哨也陆续发现了岸上的红点,开始向自己的值日官报告。
≈≈≈≈≈≈≈≈≈≈≈≈≈≈≈≈≈≈≈≈≈≈≈≈≈≈≈≈≈≈≈≈《海霸天下》≈≈≈≈≈
旗舰纵横号的船长舱室里。
此时,差十分钟就到凌晨三点了,亲卫按照总指挥的嘱咐叫醒他。
江海洋洗完脸吃点东西后,借助盖着黑布的气死风灯,看见手表显示的时间为差两分钟凌晨三点,心想:现在是船队与岸上约好的联络时间,如果岸上没有发生意外的话,此时应该发出联络信号了。而船队如果没有偏离航向太大的话,现在应该距离大陆不远了,也能发现岸上的联络信号,估计,很快就会接到瞭望哨的报告。
想到这里,他来到甲板上。
“报告。”他刚站定就有人来报告。
他心想: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便说道:“讲。”
来人是值日官,其立正敬礼说道:“报告总指挥,左前方9°约两里外的陆地上发现约定的联络信号。信号显示金门岛上一切正常,请您指示。”
江海洋听完值日官的报告,吩咐道:“回复对方说船队一切正常,我们会在约定时间到达预定位置;发完信号后命令各舰队调整航向,驶向预定位置,到达预定位置后再联络对方。”
值日官答道:“是。”然后转身出去。
船队调整航向后驶向预定位置。
原来在行动之前,救国军的船队和潜伏在金门岛上的接头人事先已经约定好,在今天凌晨三点时,他们在岸边点起两盏红灯,作为指引船队的信号。
值日官报告说船队偏离航向9°。
江海洋知道,这是由于距离大陆的最后四公里没有航标灯指引,再加上海风、洋流等因素的作用,船队才偏离了航向,不过偏离的角度不大。这在他的预料之中,但船队如果没有他设计的集结点和航标灯指引,而是在夜里一路直接驶向金门岛,不知道会偏离航向多少呢?那样,各舰队只能改偷袭为强攻,损失将不知几何。
后世的“金门之战”,不就是因为我军将领缺乏天气知识,忽略了海风和洋流的因素,导致登陆点偏移,最终失败了吗?
瞭望哨是怎么知道船队偏离航向9°的呢?
这和岸上点两盏红灯有关。
如果岸上只点一盏红灯,即使船队偏离了航向,但也许在洋流、风向、风速等因素的作用下,刚好船头对着红灯,这样,就会使瞭望哨误认为船队没有偏离航向。这个时代的人不明白这些,但江海洋清楚,所以他让岸上点两盏红灯,而且,两盏红灯之间有固定距离。
如果瞭望哨看见两盏红灯重合成一盏,说明船队与红灯垂直,基本没有偏离航向;如果瞭望哨看见两盏红灯,说明船队已经偏离了航向。这样,领航员会先估算出船队目前的位置,然后,在纸上按照比例与两盏红灯连成一个三角形,最后,用量角器量出船队偏离航向多少度。
量角器自然是江海洋设计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