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这三座岛屿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
江海洋选择这三座岛屿作为移民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移民的效率,还可以利用它们,作为救国军与大陆进行贸易的平台,将救国军的高科技产品销售到大陆,赚取银子,同时,也可以购买救国军需要的物资,运到台湾岛。
另外,救国军还可以在这三座岛屿上驻军,以便可以及时应对大陆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以前,他没有能力干预大陆上的事件,一切只能遵从历史的发展;如今,他有了这种能力,自然不希望一切仍按照历史发展。但救国军处于距离大陆900多公里的奄美岛上,往返需要数天时间,即使想干预大陆上的事情,也很难以及时做出反应。如果救国军在这三座岛屿上驻军,便可及时应做出反应。
如果真这样,这三座岛屿就不仅是移民点,而是军事基地了。
他将占领这三座岛屿的的行动命名为“跳板计划”。
顾名思义,有了这三座岛屿作为跳板,救国军不仅可以从大陆移民,还可以逐鹿中原。
他构思好后,便着手实施“跳板计划”。
当初他在英国的时候,奄美岛的救国军全歼来犯的郑氏集团讨伐船队后,便在郑氏集团的大本营安平镇,设置了情报站,以此来掌握郑氏集团的风吹草动。
首先,他命令情报司扩大安平镇情报站,增派间谍收集郑氏集团的相关情报,为消灭其并在三座岛屿上建立移民点打基础;增派特种部队和水鬼部队渗透进安平镇、厦门港、泉州港,准备在开战时刺杀郑氏集团的主要人物,使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无法组织抵抗;同时,炸沉安平港里的郑氏集团主要战船,使其想抵抗也有心无力,以此来减少救国军的伤亡,确保此战获胜。
其次,在金门岛、厦门、泉州增设情报站,增派间谍和特种部队、水鬼部队,摸清这些地方的情报;开战后,刺杀当地守军的主要人物,造成守军的混乱,使救国军海军的四支舰队可分别进入料罗湾、厦门湾、围头湾、泉州湾,消灭当地的海军。
江海洋准备同时进攻厦门港和泉州港,是为了防止当地的海军增援料罗港和安平港,影响救国军的行动。
第三,命令海军和陆军部及相关部门开始做战争准备,随时准备出击。
救国军这台庞大的机器立刻转动起来。
~~~~~~~~~~~~~~~~~~~~~~海霸天下~~~
现在要进攻金门岛,江海洋不禁想起了后世的金门之战。
当年,我军追歼国军就像秋风扫落叶,因此才导致了金门之战的轻敌。在这种情况下,金门之战的作战计划漏洞百出,各方面准备都严重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报不足。
例如在宏观方面。
我军没有侦查清楚金门岛上的国军底细,如军力、火炮如何等等;也不清楚老蒋守卫金门岛的态度,是想死守还是打打就撤退。导致我军首批登陆部队仅有九千人,造成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面对源源不断的敌军干瞪眼,却无能无力,最后弹尽粮绝。
再例如在细节方面。
我军没有侦查清楚风力、海浪等情况,结果,导致登陆点发生偏差;甚至,我军不清楚金门岛沿岸都是“防登陆樽”,结果,木船都搁浅在沙滩上被国军炸碎,导致我军没有船只将后续部队运到金门岛上,最后,导致先登岛的九千人寡不敌众被全歼。
从金门之战外面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其实,金门之战实际上我军是败给海洋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军从未进行过登陆作战,再加上轻敌、情报不准、准备不足、指挥失误等因素,失败是必然的。
如果我军懂得登陆作战,二百多条木船怎么会搁浅在沙滩上,应该在木船未到岸边的时候,船上的部队就下船涉水登岸,然后船只返回继续运输后续部队。这样,就会为战役赢得时间,增加变数,最后谁输谁赢就不一定了。
由于政治因素,各种历史资料都只描述了金门之战如何鼓舞了国军的士气。其实,金门之战对我军士气打击之大,从后来我军一直未再进攻金门岛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我军第一次面对敌人的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与之前解放全国一面倒的战斗大相径庭,说完全被打懵了一点不为过。
常言道:知耻而后勇。
我军即便经历了这样惨痛的教训,后来仍未能重视海军建设,不能不说是我军的悲哀,否则,也不会有21世纪的钓于岛、南海等一系列的窝囊表现。
金门之战体现出情报的重要性。
……
有前车之鉴,江海洋自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明朝,最厉害的情报机构就数厂卫了,但他们也无法与他的情报司相提并论,随后的一个月里,郑氏集团的情报不断传来,他对郑氏集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