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海盗的数十条舢板一直往返于船队和岸边之间,将海盗源源不断地运到岸上。截止目前,估计登陆的海盗至少已达两千人,而郑三炮还没有下达攻击命令。
炮长记得,以前上军事理论课的时候,教官曾经讲过“半渡而击”,即敌军过河一半的时候,是最佳的攻击机会。现在,海盗正是这种情况。
看到这里,炮长实在等不下去了,他亟不可待地对郑三炮说道:“总指挥,之前在灭日港入海口,我们已经错过了一次攻击的好机会;现在,我们又等了这么长时间,你怎么还不下命令啊?眼看着上岸的海盗越来越多,再等海盗就冲上岸来了,你快下命令吧。”
之前,战前会议临时任命郑三炮为全军总指挥,指挥这场战役。
“是啊!总指挥,你快下命令吧。”这门岸防炮的炮手们也异口同声地说道。他们边说边眼巴巴地望着郑三炮,显然都和炮长一个心思。
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此话一点不假。
郑三炮扭头看了炮长一眼,然后回过头去继续观察,不过嘴中却问道:“炮长,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炮长立正大声答道:“服从命令。”
郑三炮又问道:“你是总指挥,还是我是总指挥?”
炮长一愣,小声地答道:“您是总指挥。”
郑三炮又道:“那你就做好自己的本分。”
此时,那名炮长已经醒悟过来,明白自己由于紧张犯错误了,好在他只是请战而没有下令开炮,否则他的小命就没了。于是他说道:“对不起总指挥,我有点着急了。”
郑三炮又道:“急什么,作为指挥员必须稳得住,如果再有下次,我就撤销你的职务。”
炮长小声地答道:“是。”
郑三炮没有再理他,继续观察着海面上的情况。
其实,那名炮长的表现可以理解,我们在很多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里,都看到过伏击一方的士兵由于紧张而发生枪走火,导致伏击暴露的情节。虽然岸炮部队已经训练过无数次了,但他们成立的时间短,而且也没有经历过实战,发生这样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在之前的战前会议上,九人领导委员会已经制定了战斗方针,为了全歼敌军决不能提前反击,暴露己方的实力,否则会提前吓退敌军,从而使救国军日后落入全军覆没的境地。郑三炮希望所有海盗都登陆才好呢!那样,就可以为援军赢得更多的时间。届时,等己方发起反攻时,海盗船队也不可能轻易丢下所有人逃跑,这就为全歼敌军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但像炮长这些低级军官哪知道这些啊!再加上临战的紧张,于是发生了刚才的一幕。当然,郑三炮也不会告诉炮长,战前会议制定的作战方针,他知道保密的重要。
郑三炮大声道:“传令兵。”
传令兵跑过来立正道:“到。”
郑三炮命令道:“命令布置在灭日港北岸和港口正面的火铳团、飞鹰营和神铳团,火速赶到灭日港南岸布放。”
传令兵大声道:“是。”然后跑出去传令了。
之前,救国军不知道海盗会重点进攻哪里,所以,只能将兵力平均分布在灭日港北岸、南岸和港口正面;现在,既然海盗们重点进攻灭日港南岸,就可以将这些兵力调过来,增加防守力量。
岸边的壕沟都是相连的,而且壕沟非常宽阔,同时可以并排行驶三辆霹雳炮车,所以,调兵也都是通过壕沟进行。这样,敌人根本无法知道救国军的调兵情况。
岸边。
运载着第四批海盗的舢板靠岸了,这次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一些。
其实,之前海盗向岛内进攻并不是麻三的命令。按照麻三的意思,因为对岛上的情况不了解,再加上两次遭遇不明袭击,所以,上岸的人数最好达到三千以上,再开始进攻,这样比较稳妥一些。当然,如果能使船上的人全部上岸,再进攻最好。
船队里的大型战船有两条舢板,小一点的战船只有一条舢板,所以,讨伐船队只有六七十条舢板。这些舢板一次只能运六七百人,上岸的人数想要达到三千,这些舢板需要往返五趟。其实,空舢板回去花不了多少时间,因为船队距离岸边不远,但海盗一个一个从船上下到舢板上最费时间,所以,舢板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一刻钟,而往返五趟就是半个多时辰(一个多小时)。
上岸的海盗们没有事情做,只能干等着,舢板往返三趟后,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时辰,第一批上岸的海盗们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麻三的计划没有错,但他忽略了海盗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第一批上岸的海盗有的嚷嚷着要去抢财宝,有的嚷嚷着要去抢女人,有的嚷嚷着要去抢铁甲舰,而且,至今岛上也没有抵抗的迹象,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这些人的煽风点火立刻得到了其他海盗的相应,越来越多的海盗开始骚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