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王军投降(1 / 2)

海霸天下 欲海沧郎 3495 字 2017-05-22

其实,国王和奥利弗都不知道,王军骑兵最后的拼死一搏,实际上是他设计的。

明面上看,东城门开着,是让铁骑军骑兵进入东城门,将王军堵死在瓮城里;其实,只要王军进入经过精心准备的瓮城,铁骑军把城门一关,王军就无论如何也飞不出去了,按照江海洋原来的计划,完全可以迫降甚至全歼王军,根本用不着多此一举,但江海洋却不能这样做。

首先,他通过后世的历史,知道国王是个宁死不屈的犟种,那样,国王很可能因为拒绝投降,和王军一起被烧死在瓮城里,他必须确保国王不能死掉。

其次,他了解英国内战期间的历史,他知道国王和王军被俘后,肯定会交给议会军中掌握实权的长老会来处理。王军俘虏肯定会成为他们的爪牙,这样,就等于无形中资助和壮大了这些人的力量,对他帮助奥利弗将来上位和实现他的后续计划,没有任何好处。

第三,亲卫营来英国这么久,一直都没有经历实战,长此以往,亲卫营的尖牙和利爪就会退化了,必须要经常的进行磨砺。而且,由于海洋铳的制造速度太慢,建设中的神铳团编制只有800人,日后,肯定会经常遇见敌强我弱的情况,现在,正好有机会锻炼一下,并积累一些经验。

第四,历史上,曾经对我国犯下累累滔天罪行的国家,首数日本,其次就是英国。英国参与的重大侵华战争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但直到后世,因为我国一直孱弱导致报仇无门。虽然他不是愤青,但他是个非常爱国的人,自从上学学习历史,就对这两个国家刻骨仇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以牙还牙、报仇雪恨。现在有这样好的机会,他焉能错过。

这应该是历史上,中国人射杀英国人最多、最痛快的一次。

第五,现在,他既然和奥利弗合作,就必须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厉害,这样,他后面的计划才能进行的更顺利。

第六,奥利弗虽然有野心,但无非是想壮大家族光宗耀祖,至于能做到哪一步,其自己也不清楚。虽然他许诺,日后,其有可能当上英国统治者,但其并不确信肯定能实现。

现在,历史已经被他改变,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可能。

奥利弗因俘虏王军一鸣惊人,但如果国王在背后许以高官厚禄拉拢其,其没准就会投入国王阵营,毕竟国王的许诺比他画的饼更实际。那他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还要重新花时间和国王再合作,而英国的格局变化,也会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只要王军突围肯定是骑兵打头阵,那么骑兵肯定会被消灭,这样,就会加深奥利弗和国王间的仇恨,从而断绝其被国王拉拢的可能。

他对人性非常了解,处在国王这样高位的人,轻易不会放弃权利,他开着东城门,就是故意给王军留下突围的希望和机会,引诱王军冒险突围。

综上所述,他才故意设计了开着东城门的情节。

果不其然,王军骑兵真的按照他的设想和布置冒险突围,并被全歼了,虽然王军步兵并没有冒险突围,但至少让他达到了目的。至于对英国报仇雪恨,日后有的是机会,不急于一时。

此时,幸存的王军步兵都赶到了国王和皇家卫队身后,军官们一清点,居然被烧死了1/3。他们都非常后怕,如果对方在己方进入瓮城后,直接进行火攻,估计现在剩不下几个人。大臣和军官们将情况向国王做了汇报,并请示接下来怎么办?

查理一世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之前,他和议会军的战斗双方忽有胜负,但国内的形势却越来越好,支持他的城市越来越多,他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将议会军消灭。结果,不知道从哪蹦出来个铁骑军,给他来了个瓮中捉鳖,如果他选择投降,这大好形势都将化为乌有;另外,他非常相信君权神授,他认为自己就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存在,怎么能投降这些平民呢?但如果不投降,他又深陷敌手,无法脱身,怎么办……

城门上。

江海洋见事已至此,王军仍然没有投降的意思,便命令城门口的骑兵去下最后通牒。

骑兵来到王军前方100米外,用大喇叭敦促王军投降。

大臣和步兵军官们都望着国王。

他们已经习惯了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战斗,即使一方稍强,无非是人多点,结果,他们突然看见这样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都被铁骑军的超强战斗力吓到了。

他们非常了解国王的脾气秉性。

他们开始担心,国王要是拼死反抗怎么办?那不是让我们也步骑兵的后路,冲上去挨个被射杀吗?看来,实在不行就只能实行兵谏了……

城门上。

江海洋见王军迟迟没有动静。

他非常擅长心理学,再加上通过后世的历史,了解查理一世的为人,知道此时国王的心理。他知道,必须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