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混战(2 / 3)

海霸天下 欲海沧郎 4065 字 2017-05-22

顿时,城墙上火铳声大作,天空中箭雨如蝗。

冲在最前面的铁骑军步兵不断地被火铳、弓箭击中倒地。

“嗵——嗵——嗵……”架在南城门上的数门火炮再次开炮了。

炮弹不时地落在进攻的队伍中,就像往湖面扔石头一样,激起一阵阵的水花。只是石头太少,翻不起多大的浪花,就消失无踪了。

铁骑军步兵一团和三团,将事先制作好的攻城车、攻城锤、云梯等攻城设备,都推上去,准备进攻南城门和城墙。在冲锋的途中,为了躲避敌人火炮的攻击,铁骑军步兵散的很开,近两千名步兵像蚂蚁一样,将南城墙外的地面都铺满了,看起来非常壮观。

“砰砰砰——嗖嗖嗖……”城上城下火铳声此起彼伏,烟雾弥漫,弹雨纷飞,箭雨如蝗。

“冲啊!杀啊——啊——啊……”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铁骑军步兵抬着云梯、推着攻城车、攻城锤等攻城设备,向城墙和城门接近着,期间,不断地有士兵倒地,终于,进攻队伍的前锋到了城墙和城门附近。

一架架的云梯被竖起来,搭在城墙上,攻城的士兵飞快地顺着云梯,向城墙上攀登而去。很快,他们不是被城墙上射来的箭或者火铳射中,就是被城墙上飞下来的石头砸中,哀嚎着从空中摔下来。然后,继续有人顺着云梯,向城墙上攀登而去,再掉下来。有的云梯被城墙上的推杆,推的翻倒过去,上面的人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声,掉下去,然后,云梯再被重新竖起来,再搭在城墙上,再被推翻……

数量众多的笨重攻城车在士兵的推动下,缓缓地靠近城墙。

城墙上的守军一见,立刻将火铳和箭矢拼命地向攻城车招呼,推攻城车的士兵不断地被火铳和箭矢击中倒地,倒下一个,后面立刻又有一个上来接替,在攻城车靠近城墙的一路上,留下了一路的死伤者。有的攻城车好不容易靠近了城墙,结果,被城墙上的火油淋个正着,接着,就被火箭点燃变成一片火海。攻城车里面的人惨叫着,争先恐后地从高大的攻城车跳下来,然后,又被城墙上射来的箭矢或者火铳射倒在地。

更多的攻城车靠近城墙,城墙上的人手显得捉襟见肘。

被攻击较少的攻城车一边攻击城墙上的敌人,一边放下跳板,车上的挡板打开,车里的士兵们一窝蜂冲上城墙,和守军展开你死我活的近身肉搏。随着冲上城墙的铁骑军士兵的增多,城墙下的铁骑军士兵和攻城车等遭到的攻击,越来越少,双方陷入混战。

当城墙上其他地方的守军看到,敌军像蚂蚁一样,进攻南城墙和城门,却不敢支援。因为王军的兵力是在太少了,一旦调兵支援,原本的地方就会出现真空防守。

此时,两辆攻城锤车也到达两座城门前。

从攻城锤里钻出三名士兵,每个人都拿着一把工兵锹,他们借助攻城锤车体前面探出的雨搭掩护,开始在城门下面挖起坑来。他们就像三支鼹鼠,一时间尘土飞扬。

他们正是躲在攻城锤里的救国军爆破手。

其实,攻城锤车就是一个木架子下面吊着一根带尖的粗树干,下面装上木轮或滚木,推到敌人的城门前,用来撞击敌人的城门。为了防止在撞击城门的过程中,遭到城墙上敌军用石头、火油、火箭等的攻击,在木架子上面搭一个人字形的顶蓬,顶蓬上面再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巴。

这个攻城锤车和以往的不太一样,因为在其前面,顶蓬向前探出一截,像个雨搭一样,宽达五米,使城上的守军根本看不见雨搭下面的情况,只能疯狂地将石头、火油、火箭等向顶蓬上招呼。顶蓬是人字形状,上面糊着厚厚的一层泥巴,石头也砸不坏其,即使火油、火箭落在上面,也奈何不了其,直到火油烧干为止。

这个攻城锤车是江海洋设计,并监督制作的。

在很多古代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有这样的情节:进攻方用攻城锤撞开城门,攻入城内完胜。这都是导演故意安排的。

在这里,咱们先说说城门。

估计,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城门后面就是城里。

其实,古代的城门不是这样的。

形象点说,古代的城门就是在厚厚的城墙上,掏出一个通道,在通道两端各安装一道城门,靠外面的是外城门,靠里面的是内城门。由于外城门会直接遭到敌人的攻击,所以制作的非常结实,内城门则没有那么结实,在两道门之间是一条又长又细的封闭式通道。

记得有这样一部影视作品。

描述的是,一方攻破对方的外城门,冲进两道城门之间的封闭通道里,结果,遭到对方布置在内城门处的弓箭和弩箭的攒射,伤亡惨重,最后只好退出通道。

实际上,守城者都担心有一天城门被攻破,所以,有的在外城门后面设置一道石门或铁门。在小说里,它们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千金闸。平时,千金闸是吊起来的,一旦外城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