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见锦衣卫不足百人,立刻有了主意。
其实,他对此次来明朝腹地侦查和弄银子,没有太大兴趣,觉得皇兄派他来有点大材小用,还不如派他去松锦前线指挥作战呢!现在,他忽然看到了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试想,如果在明朝的朝腹——陪都南京,全歼明朝皇帝的百名亲军——锦衣卫,这对明朝打击多大啊!这得是多大的功劳啊!
另外,他对昨晚坏他好事、让他没能上了沅姑娘,并敲诈他60两金子的大高个耿耿于怀,只有杀了其方解心头之恨。他猜测,昨晚派人到客栈盯梢和现在带人追击他的,就是此人。当时,他就怀疑其是官府之人,没想到其竟然是锦衣卫,难怪其那么嚣张。
他心想: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
想到这里,他决定全歼这些锦衣卫,便派人快马加鞭提前赶到山里,通知藏在那里的上三旗勇士做好准备。而他故意和锦衣卫保持一定的距离,让锦衣卫一直追在他后面。
上三旗勇士是什么人?
八旗中以正黄旗为最高统帅,以旗色纯黄而得名,而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亲统,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挑选。
皇太极派多尔衮和多铎来名朝侦查之前,为保证两人的安全,从上三旗100多个牛录中选出500名勇士,作为两人的护卫。
注:牛录是八旗制度的基层军政组织,相当于后世军队里的营,每个牛录300人,设一牛录额真(相当于营长)。
这500名上三旗勇士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非常强悍。
在历史上的明清战场上,经常出现,清军一个牛录的几百人,追着名军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打的奇怪现象。
由此可见,明军和清军的战斗力之悬殊。
皇太极认为,只要不是被明朝的大部队包围,以这样精锐的500名上三旗勇士,再加上两人的100名亲兵护卫,总共600人,两人的安全不会有问题。
再说多尔衮。
多尔衮进入山谷后,命令随从隐蔽在山谷里,准备阻击锦衣卫,诱使锦衣卫继续追击他们,以便将锦衣卫拖在山谷里,为他带人堵住山口包围锦衣卫争取时间。而他不做任何停留,顺着事先准备的绳子翻越岩壁,然后,绕到前面的谷口,带领埋伏在谷口附近的上三旗勇士堵住谷口,开始向谷口进攻。
原本,他以为双方距离四五十丈时,才会开战,但他没想到,队伍刚到达距离谷口150丈(500米)的地方,就遭到攻击。但只是偶尔有人被击中,他以为锦衣卫在附近埋伏了少数伏兵,放冷枪,便用望远镜观察,却没在周围发现有人。
他只好派人在附近搜索,他则带领队伍继续前进。
当队伍距离谷口120丈(400米)时,伤亡开始增多,士兵不是被打爆了脑袋,就是身体被打出一个洞。
他开始纳闷,难道锦衣卫在附近都埋伏了人,但没看见周围有人影啊?真是奇怪……
还有更怪的。
当队伍距离谷口90丈(300米)时,凡是被打中的人没有伤者,全部死亡,而这样死亡的人,竟然达到几十人之多。
多尔衮没想到,锦衣卫竟然如此厉害。
此时,搜索谷口两侧的清军回来向他报告,说没有发现有锦衣卫。他就更奇怪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用望远镜搜索。
终于,他发现在谷口两侧的岩石上,偶尔飘起几股白烟,他知道,那是火铳发射后产生的白烟。
显然,那里有锦衣卫在发射火铳。
不过,他并不认为是那里的火铳造成己方的伤亡,因为那里距离这里足有90丈,他还是怀疑锦衣卫在附近布置了人,只是己方没有搜索到,或者被己方的搜索吓跑了。
现在,即使有人对他说,锦衣卫的火铳能打到270丈(900米)以外,这些伤亡都是锦衣卫的火铳造成的,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所有的火铳有效射程都在30丈左右,最远能打到60丈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突然出现,能打到270丈以外的火铳呢?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火铳。
明朝的锦衣卫是什么东西,他还不了解吗?
大清的探子最先调查的,就是明朝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卫。明朝早期的锦衣卫确实很厉害,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锦衣卫,早就腐朽的和糟糠没有分别了。探子从未发现锦衣卫这么厉害,难道,这些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的贴身侍卫或者……
清军队伍好不容易到达了距离谷口60丈(200米)的地方。
“砰砰砰……”锦衣卫的火铳声比原来密集了一些,而且连绵不绝,清军的伤亡开始增大。
谷口里面。
在距离谷口几米远的路中间,站立着一个排的飞鹰和一个班的亲卫,他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