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买到这条战船。
原本,葡萄牙人只卖船不卖火炮,准备将船上的火炮调入马六甲城加强防守,结果,在江海洋的金钱攻势下,葡萄牙官员败下阵来,将这些火炮也都卖给了他。
他购买火炮是有原因的。
其实,他有了霹雳炮后,没有必要再要这些笨重的红夷大炮。但他深谋远虑,在这个时代,钢铁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铜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霹雳炮的射程不如火炮远,日后增加的新战船,他都打算在下层甲板上布置火炮,在上层甲板上布置霹雳炮。这样可以使火力覆盖远近。
他知道明朝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就闭关自守夜郎自大。1521年的屯门之战,明朝人第一次认识到西洋火炮的厉害;1604年,荷兰人入侵澎湖,明朝人再次见识了西洋火炮的厉害。1661年,郑成功想收复台湾时,又见识了西洋火炮的厉害。
当时,仅剩的数百名荷兰人据守赤嵌城,郑成功率领2.5万人竟然久攻不下,就是因为明朝火炮无法与红夷大炮抗衡;最后,郑军只好采用围城的方法切断荷兰人的粮食和水源,才迫使荷兰人同意谈判并退出台湾。
明朝的火炮技术为什么与西方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这完全是由制度造成的,落后的封建帝制决定了封建文化制度。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八股文,人们的聪明才智都为其所限,造成有文化的人不搞科学,搞技术的人没有文化。仅以火器而言,明朝制造火器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文化的工匠,即使有识字的也不懂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
西方在没有出现近代科学时,还看不出我们与西方有什么差距,但近代科学出现后,我们根本无法与其相比。以至于西方的坚船利炮一出现,国人都被吓破了胆,例如在《谨陈闽事始末疏》、《万历野获篇·红毛夷》、《广州府志》、《皇明象胥录》、《两朝从信录》等史料里,都记述了洋人船坚炮利,莫不能敌的事实。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明朝的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太落后。
明朝的火炮技术之差难以想象,火炮炸膛情况频发,别说与西洋火炮相比,连与清军自制的火炮相比也不行,所以,在与清军的战斗中频吃败仗。后来,明政府想购买西洋火炮,但在17世纪购买进口东西非常难,尤其是火炮,为此,明政府差点跑断腿。最后,明政府从一艘沉没的葡萄牙船上捞出二十多门红夷大炮,才稳住战局。
其实,制度问题在后世同样存在。
后世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们为了考学一味地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是通病,结果,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后不得不改专业,花费N年时间死记硬背的东西都作废了。
就拿学习英语来说。即使到了2016年,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后仍用不上英语,但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里,却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不仅浪费个人生命,也浪费国家资源。好在终于有人意识到这点,准备进行教育改革,将英语作为选修课。
后世人虽然开窍得晚点,但明朝延续了276年,直到灭亡仍未觉悟。
≈≈≈≈≈≈≈≈≈≈≈≈≈≈≈≈≈≈≈≈≈≈≈≈≈≈≈≈≈≈≈≈《海霸天下》≈≈≈≈≈
言归正传。
虽然江海洋脑袋里有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但现在他还没条件自己铸炮,只能抢或者买。连明政府想购买西洋火炮,都那么难,何况是他了。将来他回到海盗老巢后,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所以,才买下这些西洋火炮。
趁着葡萄牙人还控制着马六甲,马六甲又拥有众多的资源和条件,他又贿赂葡萄牙官员,利用马六甲的船厂,对这条战船也进行改造。由于这条战船比较先进,只是改造上层甲板的炮门,增加舵轮,改进风帆,漆船身等,所以改动不大。由于他不清楚荷兰人何时会进攻马六甲,而且,担心制造霹雳炮会泄密,所以只对新船进行了改造。
他想等日后有机会,再制造霹雳炮装备新船。
经过魔鬼号和死神号的改造,匠作营完全熟悉了战船的改造流程,在各课题组的分工合作下,几天时间就完成了新船的改造。
江海洋将新船命名为“饿鬼号”。
马六甲港口里驻守着葡萄牙海军,他自然不能将两条海盗船大模大样地开进马六甲港口,所以,从马六甲城采购的各种物资和招来的人员,都是通过舢板来运送。
他又购置了几条舢板,给三条战船都配齐两条舢板。
有书友说,海龙帮和海鲨号、海龙号的名字不威风,建议我改一下。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我觉得其说的有理,于是将海龙帮和海鲨号、海龙号的名字改为:骷髅帮、魔鬼号、死神号。特此告知书友们,希望书友们不要觉得突兀,如果书友们有好的建议,也可以与我交流,只要建议好我都会考虑采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