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霹雳炮(2 / 2)

海霸天下 欲海沧郎 3457 字 2017-06-10

就算彻底成功了。结合改造后的弩炮和新设计的弹体特点,他给经过剽窃和改造的新武器,起了个响亮而霸道的新名字——“霹雳炮”。

霹雳炮的炮弹统一叫霹雳弹,根据内容物的不同分为两种,内装纯火药的叫霹雳爆炸弹,内装希腊火的叫霹雳燃烧弹。

其实早在1126年,北宋时期就曾出现并使用过霹雳炮。

历史资料记载:“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

从这段历史资料文字可知,北宋的霹雳炮说白了就是个大爆竹,顶多是个烟雾弹而已,对于人员和设备都没什么实际杀伤力。江海洋的霹雳炮绝对是威力超强的大杀器,命名为“霹雳炮”当之无愧,而北宋的霹雳炮给他的霹雳炮提鞋都不配。

既然炮弹已经定型,他决定批量生产霹雳炮。

他准备将每个型号的霹雳弹都生产一些,这样,等希腊火和引信研制成功后,只要给这些制造好的空弹体灌装希腊火和火药,再插上引信就可以使用了。

他除了改编、训练海盗、研发霹雳炮和霹雳弹外,还在离此较远的一个无人小岛的两端,同时进行着希腊火和引信的研制工作。之前,进行霹雳弹实验的时候,为了防止被亨利的探子发现,也是在这个无人小岛上进行。因为这些工作非常保密,所以,这个小岛除了他和科研人员、以及少数亲卫外没人知道。

如今,引信和希腊火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制引信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也许是很难的事,但对江海洋这个后世就经常组装炸弹的特工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引信想要在精确时间内引爆火药,制成引信的火药捻儿必须稳定匀速地燃烧,于是,他用自己配方的稳定火药,制成独家火药捻儿。

火药捻儿要有相应的时间单位,来计算燃烧速度。

在古代,也有“秒”的时间单位,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秒”为古时间单位,如何换算没说清楚。但江海洋估计应该和后世的“秒”时间长度差不多,都是一眨眼或者数一个数的时间,所以他决定,用“秒”作为计算火药捻儿燃烧速度的时间单位。

通过实验,霹雳炮直射5~10斤重量的霹雳弹,直瞄射程为300~200米,飞行时间为3~2秒;抛射5斤重量的霹雳弹,最大射程为800米左右,飞行时间最长为14秒左右。

为了节约资源和方便使用,他准备制造两种时间长度的引信。

为了防止点燃的火药捻儿被雨淋灭或被强风刮灭,也为了引信的保存和使用方便,他将火药捻儿装在手指粗细、两端开口的中空木管里,然后,在外面刻上3秒和14秒两种时间刻度。使用时,弹药手按照炮手给出的炮弹飞行时间,选取3秒或14秒的木管。

例如,炮手预估目标距离为250米,需要使用5斤的霹雳弹进行直射,根据霹雳弹的飞行速度计算,飞行时间为2.5秒,然后将发射数据报给弹药手。

弹药手先选取一根3秒的导火管,在导火管上面第2和第3道线的中间位置,用打孔器打一个孔,露出里面的火药捻儿;然后,将导火管插进霹雳弹预留的导火管插孔里,再将霹雳弹放入霹雳炮的发射槽里,点燃打孔处里面的火药捻儿,即可发射。

如果炮手需要进行抛射,就选取一根14秒的导火管,进行同样的操作即可。

他给引信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导火管”。

虽然导火管研制成功,但他仍不满意,因其很难达到精确的时间控制。霹雳弹的主要目标就是帆船,霹雳弹击中木质的船体后很可能会穿过去,而导火管又很难达到非常精确的时间,这样,很可能出现霹雳弹还没飞到目标就爆炸了,或穿过目标后才爆炸。

为此,他将霹雳弹的六叶流线形尾翼进行改造,将其中的三叶尾翼改成比弹身直径略粗,这样,霹雳弹击中目标的后,比弹身直径略粗的三叶尾翼会挂住目标,增加阻力不使霹雳弹穿透目标。只要将导火管的时间稍微延长点,霹雳弹就插在船体上等待爆炸了。

这个方法虽然笨点,但却有效。

霹雳弹改造了,发射槽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