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准备爬上去查看看。
这是个岩石结构的天然山洞,从里面的痕迹看之前应该还没人来过。岩洞里面的空间不大,也就几个平方大小,不过他自己住富富有余。他根据岩洞内的干燥程度判断,即使涨潮海水也不会灌入岩洞,这个岩洞真是一个很不错的栖身之地。
他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无所知,而且一无所有,现在,既然上天赐给他一个可以居住的山洞,他就决定将其作为暂时的安身之所。
有了住处后,他继续叉鱼大业。
随着叉鱼技术的逐渐熟练,只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收获了五六条都有一斤左右的鱼,外带几只螃蟹。他用新做的背篓将鱼、螃蟹、椰子果核、衣服、破木桶等东西,统统运到岩洞新家里。
储存了这些食物和水之后,他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这样暂时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安全方面,目前有一柄简易鱼叉防身,暂时也可以对付用了,等以后有机会和条件,再制作其他的武器防身。
应急的时候,吃点生东西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条件允许还是吃熟食为好。吃熟食就必须生火,他现在一穷二白,所以,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火。
一个多小时的往返,他往岩洞里搬运了大量的干柴。
他在丛林里寻找干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其主干四五米高,而且非常直,直径约手腕粗细。他随意地巴拉了一下其枝干,发现其竟然非常有弹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想将其折断。
结果,他费了吃奶的劲儿,才将其上半身弯折到地面,可是,其枝干都已经弯成了∩形,居然还没有折断,让他非常惊奇。他感觉手已经发酸了,于是一撒手,枝干的上半身迅速地弹回去,甚至带着风声,可见力度有多大。
他不仅不生气反倒乐了,因为,他觉得无意中发现了制作弓身最合适的材料。
他立刻用石刀将其从根部砍断,带回岩洞。
他用石片将其枝干稍微修理一下,在枝干的两端削好豁口,再用三根细蕉麻绳编成一根小拇指粗细的蕉麻绳子,系在两端的豁口上作弓弦,稍微用力拉紧弓弦使弓身成微弧形,和弓弦形成十多厘米的空间,便于开弓,这样一副简易弓就制成了。
做好了弓,他试了试。
这副弓的力道极大,唯一的缺点就是弓身直径太粗,和自己的手腕子差不多粗,也只有自己这样的大手才能握住弓身。另外弓身也有点重,估计有十多斤的样子,不过,对于他这样健壮的体魄而言,倒不足为虑。
现在有了弓,他又开始制做箭枝。
他挑选了一些一米多长、比较直、手指粗细的树枝做箭身,先将树枝修光滑,然后,在尾部用细蕉麻绳锯开个长十多厘米的口子,夹进去做箭羽的树叶后,再用细蕉麻绳捆实,最后,在箭尾削出个三角豁口,作为夹弓弦之用。
加工完箭身,他又挑拣近似箭头形状的石块,打磨成尖锐的菱形做箭头,然后锯开箭杆前端,掏空后将石箭头夹入箭杆里,再用细蕉麻绳绑紧,这样一支箭就做好了。
做好箭之后,他又用藤条编了一个圆柱形的箭筒,固定在背篓的右侧,然后,将做好的二十支箭装进箭筒,这样一伸手就可以抽出箭来。
现在,他终于有了远程武器来防身了。
做好弓箭后,他开始搭建柴堆。
此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会经常下雨,为了防止在下雨后短时间内没有干柴用,他在岩洞里储备了大量的干柴。
此时,岩洞里已经架好了干柴堆,在柴堆上方,横架着两根串着鱼和螃蟹的树枝。
做好烧烤的准备后,他就开始制作钻木取火的工具。
他找到一块非常干燥的树干,将其劈成两半,一半用来做盖板,另一半做钻板。
首先,他在盖板中央钻了一个箭杆粗细的圆孔,又在钻板的边缘钻了个同样的圆孔,并与边缘连通,作为火星出口;然后,他在钻板的底部钻出个“∧”形的孔洞,与钻板上面的圆孔底部连通,作为进风孔;最后,他用干枯的椰子纤维、干草编织成鸟窝状,放在钻板边缘的豁口旁,作为引火物。
这样,盖板和钻板都做好了。
他将一根箭杆的两头修成圆头后,将一头插在钻板的圆孔里,用弓弦在箭杆的下1/3处缠了两圈;再将盖板上的圆孔扣在箭杆上头,用左手按住固定;然后,用右手握住弓身根部前后拉动,带动箭杆在盖板和钻板之间的圆孔里转动。
“咯吱咯吱咯吱……”木头之间摩擦的声音响起。
弓身拉动的越快,箭杆转动的速度越快。当动作协调后,他就快速地反复拉动弓身,箭杆头在钻板的圆孔里快速旋转,摩擦生热,渐渐冒出焦糊味儿。
一会儿,钻板的圆孔里开始冒出黑烟,并渐渐地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