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诰命夫人,可不比随便嫁一个所谓的“书香门弟”“清贵人家”子弟,一路与其拼搏奋斗到四五十岁,才“夫荣妻贵”或“子荣母贵”般地获得一品诰命来得更快?
唯一可惜的就是鸿文书院山长家什么都预料到了,就是没料到安国公竟然会是一个“背信弃义”之徒!
当然,有第三,就有第四。
这第四嘛?则是借着嫡长女嫁入安国公府这股东风,将不论琴棋书画女红管家之道,抑或是为人处事之处,远胜嫡长女的嫡次女嫁入相府!
虽然,未能谋到“嫡长媳”,一族宗妇这样的佳缘,但,嫁给相府嫡次子,单就身份家世背景这些来看,也是一桩“高攀”的婚事!
“朕听说,安国公府目前的规矩制度,很多都是安国公夫人从娘家带过来的。”
太上皇并没有“过目不忘”的技能,更何况,以太上皇的身份,平日里见面的,也都是些重臣勋贵之家的当家者。对于这些人家的当家主母,除非这家人为大唐的兴盛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劳,才会抽空拨冗一见,旁的,却是三五年都不一定能见一次。
故,太上皇并不记得安国公夫人,唯有从长公主和傅佩瑶母女俩每每入宫,与她闲聊时,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安国公夫人的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