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岂会不知呢?
可,也正因如此,才让大伙愈发疑惑不解起来,不止一位重臣生出“帝心难测”的感叹。
比如,这四道看似普通寻常,实则越琢磨,就越发觉得不对劲的赐婚圣旨。
第一道,赐锦荣候府嫡次女白冬瑶为太子妃。
其它人不知,诸如丞相太傅这些“简在帝心”的重臣,又岂会不知,皇帝并不喜欢皇后,之所以立皇后所生之子为太子,也是迫于大唐王朝立嫡的儒家传统。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想要成为“众望所归”的下一位继承者,那是真正地需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而,世间有什么比得上“联姻”之道,更容易不引人注目地为自己增添筹码呢?
那么,在皇帝“龙精虎猛”的情况下,挑选一些颇有些“闲云野鹤”感觉的清贵人家的嫡女,比如说,皇后曾一度考虑过,并很是欣赏的江南书院山长家的嫡长女为太子妃,就能轻轻松松铺就一条文人关系网。
而,这个关系网里,不仅仅包括那些才名远扬,却还未入朝为官的世家和寒门子弟,也包括如今在朝堂里已占据重要位置的大臣。
当然,最重要的是此举,不会触动帝王心里那根弦,从而让人到中年,却偶尔也会生出“老了”感慨的皇帝,慢慢地戒备,进而忌惮起年轻的太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