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日出之处天子致书?”
“这是前朝之时倭国国王给炀帝的国书,小小一个国王居然自称天子,且称我华夏为日落之处,这是何等的狂妄!且陛下不知吧,这倭国人可是称自己的国王叫天皇!”
“这是无稽之谈吧,他小小倭国怎么可能如此狂妄,观其使节容止温雅,我是不信你口中的话。”
看到李世民连连摇头,李景仁的眼睛都有些充血了“陛下若是不信我,可唤前朝老臣询问,是否倭国使节递上过此等不敬的国书。”
“倭国人自来我朝,便并未携带国书,想必前朝是应也如此。景仁,你是从哪听得的这种谣言,我看这是你的误解吧?”
“误解?他们不带国书,不就是心虚了吗!好,那是臣污蔑了倭国使节,陛下既然这么相信他们,那就请治臣的罪好了!”
看着李景仁这样梗着脖子说话,李世民一时也有些头疼,他缓缓坐下,苦笑着摇了摇头“景仁,你这又是何必,你也不过是轻信谣言,一时被蒙蔽了而已。”
“陛下既然说臣被蒙蔽,那就拿出证据来吧!若是说臣说的话的确不实,那臣就向倭国使节赔罪,以算我上国之义!”
“你!好好好,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来人!传魏征!”
李景仁听到魏征的名字,脸色却不太好,他开口问道“陛下,魏公好像并非是是前朝老臣吧,若是以此事询魏公的话,怕是得不出结果。”
“魏征在史学上的造诣不浅,如今五朝史便是由他主编,若是有倭国使臣遣隋之事,问他就绝对没错。”
未多时,魏征便赶来了,感受到李景仁和皇帝间有些僵硬的气氛,魏征心里有些无奈,没想到皇帝居然还和一个十多岁的少年置起气来。
“臣魏征见过陛下,不知陛下突然唤臣前来所为何事?”
看到魏征的这张扑克脸后,李世民也猛然想起自己和李景仁争吵有些不妥来,他尴尬的轻咳了一声,开口说道“魏卿,关于前朝的一些事,朕想向你咨询一下。哦,还没介绍,这是任城王的次子景仁。”
“任城王家的李二郎?”魏征听到李世民的话,眼中也不禁有些惊奇,李景仁的名声在这群大臣之间也是有一些传闻,他今天也是第一次正式见到李景仁,看到他一表人才的样子,魏征也不禁是点了点头。
“小子李景仁见过魏公。”行过礼后,李景仁便迫不及待的问出了问题“魏公主编五代史,不知您是否知晓倭国使臣遣隋之事?”
“倭国使臣遣隋?”魏征重复了一下李景仁提出的问题后,便陷入了思考,过了好一会,他才抬起头,开口说到“若说倭国遣隋,我确实知道一些,但倭国遣隋共计有四次,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
“四次?”李景仁听到这个结果后有些发懵,他迟疑了一会后,才开口问道“我听闻倭国使臣曾交予炀帝以国书,其上写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这件事啊……”魏征脸上的表情出现了一些波动,他点点头,开口说到“确有其事,其时炀帝大怒,训斥了倭国使节。”
“还真有这事?”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倭国人也委实大胆了些。那倭国国王自称为天皇,可有此事?”
魏征点点头,开口答道“其言确实有之。倭国另一国书上曾写,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且在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当政之时,倭国使者曾与文帝说: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
“放肆!朕不过自称为天子,这小小倭王,怎敢以天为兄!亏朕还觉得那倭国使臣谦和文雅,没想到这倭王竟如此狂妄。”
李景仁此时也赶忙插话到“陛下,您也看到了,臣所言并无虚妄之处,这倭国使节来朝,不带国书,这分明就是自视甚高,有不臣之心。”
魏征听到这不禁是干咳了一下,开口说到“怀远县子这话怕是有些偏激了。倭国使节自来我朝,行事颇为低调,求学之心也十分诚恳,观其态度也是谦和的很。若说狂妄,这倭国人确实是有,但若说这不臣之心怕是有失偏颇了。”
“魏公,小子却是有不同意见,以小子看来,倭国人表现出的乃是一种伪装,他们此次前来,为的当是学习我天朝的先进之处,反哺其国,待他们目的达成后,怕就要露出这本来面目了。”
“这不过是你的憶猜吧,世上怎么有如此无耻之人?”
李景仁叹了口气,拱手道“魏公,这是倭人的劣根性,要知道这秉性难移啊!”
“你这小子怎么如此愤世嫉俗的,莫非这倭国人和你有什么仇怨?”
李景仁点了点头,开口说到“魏公明鉴,我确实与倭国使节有些嫌隙,但在此前,我对倭人便有了这等看法。”
“怎么回事?”魏征一愣,开口问道。
李景仁听魏征问,便有些无奈的把事情又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