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少罪儿,还想恢复往日风光的,在流沙河能和八戒悟空斗智斗勇不落下风的,会是个傻的冒泡?前些日子吃人上瘾,菩萨的话都阳奉阴违的沙僧,唐僧最多才教诲了俩月的,突然就变得个天性老实善良了,又是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骗鬼去吧。
退一步讲,这沙僧真的天性老实善良,那么最后就应该成佛的。但是没有,只是个金身罗汉,连无禅有俗后来也屡教不改的八戒都成了净坛使者啊,是不是不公平呢?西游记这本书是不是宣扬老实人就得吃亏,就该被别人踩在脚下,比马强点儿就行啊?
那么沙僧在这本书里面,也是在心性修持方面有所进步的,逐渐接受了其他三人。后来是看到了自己在整体上是不如人家的,最后是认可了如来给自己封圣金身罗汉。那么现在说遇着鬼了,说明沙僧的胆子的确不大啊。
孙大圣心中明白,此时才说破真相,看来以前的佛家眼药儿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这眼药儿的副作用甚大,是让猴儿迷失的,许多事情本来能看到的,却看不到了;能想明白的,却相反糊涂了。
三藏闻言,合掌顶礼,又只见那后边树上,挂着一张简帖儿。沙僧急去取来与师父看时,却是八句颂子,沙僧是很有眼力劲儿的,这个时候,跑腿儿勤点,也不是什么大事,还能给唐僧卖个好儿呢。
内容是观音请了黎山老母、普贤还有文殊考验四人的,“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这诗文有意思的,猛一看,唐僧通过考验了,八戒没有,另两个没说。那么从此静心须改过,是针对八戒一个人么?八戒既然无禅有凡,你让他静心改过什么?除了老猪以外,谁也就根本没打算让八戒成佛啊,明显是认为唐僧有德却少行,无俗但有欲的。
那长老、行者、沙僧正然唱念此颂,只听得林深处高声叫道,“师父啊,救我一救!”
三藏道,“悟空,那叫唤的可是悟能么?”真能装啊,还能有谁哩?旁边少了个猪八戒,就愣没发现?明摆着是转移大家视线,掩饰自己心里的震惊与后怕,当然也庆幸。
沙僧道,“正是。”心里乐开了花了,看来猪八戒挨收拾了啊。
行者道,“兄弟,莫睬他,我们去罢。”这是玩笑话,不能当真的。
三藏道,“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蠙直,倒也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料他以后再不敢了。”这话里暴露出,唐僧是心虚的。按说这样的猪,还改什么改,就应该赶出队伍的。但是真要是此时放弃八戒,还是静心改过么?那么唐僧就相当于承认静心改过的对象是自己了。与其说是八戒不敢了,其实是唐僧知道了,这是菩萨在警告自己呢。当然了,圣僧还是最偏爱这头猪的。
那沙和尚却卷起铺盖,收拾了担子。沙僧一点也不傻,很现实,菩萨都说话了,你唐僧还在这墨迹感言个屁啊。何况赶走八戒对自己没好处,还得自己挑担子同时还得牵马,猴儿明显是不会再干了。猪八戒已然被自己坑了,下一步,就该想法看孙悟空的笑话了。让八戒挑头闹腾吧,二师兄要是不使坏才怪,难道还是个省油灯么?
此时,师徒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然上升到了很大的高度了。很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缓和,相反越来越激烈,就导致了三打白骨精时,唐僧赶走悟空的。
佛家是在意料之中的,人嘛就是这样,没有欲念就不是人了。现在给吃了苦头,该给点甜头了。委屈了圣僧,财色一点也没有捞到手,那么下面就给点能够长生不老的玩意儿吃。但是,这好玩意能白吃么,有你唐僧几个后来受的。
这是全书最最有意思的地儿,一时半晌说不完的,请听下回还接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