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很同情徐氏辉祖的遭遇。于是明太宗便决定续娶小姨子徐妙锦为皇后,以显示自己对盖世功勋徐达等人的敬重。然而吴承恩先生这是对朱棣很有意见,其实人家明成祖是个马上皇帝,一门心思主要铺在大明的千秋万业上了,的确很冤啊。)
妇人道,也罢,等我与小女说。便关门走了,心里肯定是在骂老猪,一门心思净惦记着年轻漂亮的了,愣是一点儿也没把自己放在眼里,难道老娘就那么不招人待见啊。
怎知孙大圣已看了真切,回来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这唐僧说的很溜,肯定一直就在琢磨八戒在干嘛呢,心里是百爪挠心啊。按说,依着前面唐僧的说法,现在猪八戒爱干啥就干啥,自己就该念佛去了,怎么还一直惦记着呢,却是酸溜溜的说了心中猜测人家八戒的想法。
行者便笑,没错,把老猪的那些勾当从头说了一遍,三藏也似信不信的。这对唐僧的描写真是妙极,从哪里看,都能有各种解释,黑和白都能混淆在一起的。
少时间,唐僧一看呆子回来了,立时问,“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这八戒还没被色所迷得傻到家的,是很聪明的,就是见到想到了吃食以后,才猪油上脑不管不顾什么后果。
(八戒这么中间出去溜达了一圈,走的时候是朱棣,回来后就成了朱祐樘的。还有就是“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这句话看似简单无意,其实玄机颇有的。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他的后宫不多也不少。其中吴氏乃原配发妻,仅做了一个月的皇后,便被丈夫给废了,原因在于她曾经揍过万贵妃;王氏是第二任皇后,无子;纪氏乃瑶族少女入宫做了女官,被宠幸生下朱祐樘,后来却惨死;邵氏宸妃,生下了朱祐杬;皇贵妃万贞儿,曾生皇长子却早夭;贤妃柏氏,生悼恭太子亦很早过世。朱见深一直宠爱万贵妃,对其他后宫十分冷遇。尤其是万贞儿比朱见深还大了17岁,堪称始终不弃忘年恋。
那么老吴和李春芳才不管你们的感情深厚呢,皇帝得先考虑国家社稷。再说了,这个万贵妃就算曾经美丽端庄,可毕竟已徐娘半老(和此时的老嫩萌倒是极为类似),算不得什么“好草”罢。然朱见深就是痴情如故,反正就是几乎没处“放马”,一心专宠万贞儿。幸亏其偶尔放荡一下,才生下了朱祐樘和朱祐杬,是叫个不容易啊。
还是隐隐约约能够分析出来,吴承恩及李春芳老哥俩儿对朱祐樘的生母纪氏的态度,是很复杂的。)
这个时候,沙僧没有说话,也早拿定了主意了。后来的取经路上,沙僧要是沉默的话,说明就要袖手旁观了,自己看旁人出乐子什么的了。但沙僧要开口的话,要么鼓动别人嘲讽另三个,要么提出自己对于目前处境的建议。
(朱瞻基对后宫兴趣不大,其子女也只有俩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以及三个闺女而已。)
这时,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都相当好看,也拜见那取经的人物。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三人的反应都正常,又不正常的。要不说猪八戒最像人呢,只管眼看心动的,小声道,都来了啊。
但是,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明显,唐僧在母女到来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权衡得失,心内拿定主意了,那小的肯定没自己份了,老的自己还真看不上。与其选择老的,还不如取经去,功成名就呢。何况自己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能留下来和个老娘们成亲。干脆也别看人家姑娘了,看了以后更难以接受啊。便低头念经,心内也是百感交集,很是不甘心的。于是就心不在焉的,就顾不上别人了,连八戒跟着母女走了,都没注意到,很长时间一句话也不说。
孙悟空不管这套,装着啥也看不见,也不说话,知道这是神仙考验,老娘们你带着小娇娘来,唬弄谁呢?
沙僧转身不看,说明不喜女色,甚至惧怕女色。这沙悟净有问题,或是有难以启齿的秘密。天性谨慎,顾虑的太甚,使得沙僧也早早就放弃小富贵了,还是要西天取经去。
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这话有问题的,四个男的啊,怎么分三个小的啊?夫人你自己呢,随便也遂了一个人呀。人人都有份,不更好吗?明显黎山老母看出来唐僧不能再挑逗了,到了崩溃边缘了,只能换风向了。
沙僧这个时候坏水又冒上来了,也是时候再给添点乱子了。扯唐僧,找死啊;拽猴儿,找揍呀;便赶紧道,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
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
行者道,“还计较什么?你连娘都叫了,又有什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你就还俗成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