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还徘徊着几艘渔船,渔民们正在撒网捕鱼,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美好。
“到了。”
终于,在驶过一道长长的峡谷之后,景天眼前再次豁然开朗起来,只见一座山脚下一座小码头静静地立着,码头后面便是一片寨子。这些寨子普遍都是吊脚楼的造型,或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大都是依山而建,因此邻里之间并不是挨得很近,大都隔着段距离。
这些土家吊脚楼大都呈虎坐形,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半为陆地、半为水,据小飞讲这样高悬地面既能通风防燥又能防毒蛇猛兽。中间有堂屋,左右两边有饶间。饶间以中柱为界分开两半,前面做火炕、后面作卧室。楼上还有绕楼的曲廊,曲廊上是人工扎成的栏杆以防止人掉下去。
景天之前也听说过土家吊脚楼,吊脚楼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地方。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们也是在此打扮女儿。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为了防止盗贼,吊脚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但是,因忌讳与“丧”、“逃”谐音,不吉利,所以前不栽桑,后不种桃。
“社岔!(你们好)”
上了码头,远远地,便是一个年纪七八十的老人家迎上来,走起路来老态龙钟但又精神矍铄,应该就是这个寨子的老族长了吧。
景天他们也照着小飞教的,朝着老族长恭敬的说道:“泥岔!泥岔!(您也好!您也好)”
土家汉子过去跟老族长解释了一下景天他们来寨子的意图,然后小飞也跟过去亲切的打招呼。小飞从小在寨子里长大,跟这里的每个人都相识、相熟。
老族长走来对景天他们仨道:“补蹉跌,安富尼拉错,客气他多,社科科一拉忽,乃热乎莫杰多!(尊贵的客人们,把我们都当成自家人就行,不要客气,路上辛苦了吧,今晚上让我们一醉方休)”
然后,周边那些围观三人的族人跟着一起喝彩欢呼起来,族长让小飞把景天他们先带到他嘎爷家借宿一晚。在路上小飞告诉景天三人,今天他们来得太巧了,正是土家族一年一度的‘牛王节’,晚上大家都要一起出来聚餐集会的。
“这么好玩儿,是不是也出来很多漂亮姑娘啊?”唐聿两眼放光的问道。
曲南陵踢了唐聿一脚,“死小子,就知道姑娘,能不能想点有意义的东西。”
这时有从寨子的后山上打猎归来的寨民们,虽然不认得景天他们,但也是热情的和他们打过招呼,倒是令景天心里面暖暖的。打猎的人们聚在寨子的天井里,将打来的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便各自愉快的回家去了。
景天不禁感慨道:“你们土家族人可真是热情好客呀。”
小飞骄傲地一仰头,“那是当然了,你是不知道以前水陆还不通畅的时候呢,寨子里面一来人,都要放铁炮欢迎的。铁炮如大爆竹一般大小,竖立在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没有铁炮,也会鸣放唢呐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孩子都一齐出来,迎接客人。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客人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只不过近年来我们寨子里的外来人越来越多,所以迎宾仪式也就不再那么严谨了。”
说完,小飞还象模象样的朝景天他们一鞠躬:“俺社卡莫岔补册,迫迫里里波。(我们照顾不周,还请多多见谅)”
四个年轻人都笑了起来,互相闹着在夕阳的余晖下朝着嘎爷的吊脚楼去了。
到了晚上,无数黑暗的夜的帷慢像正从没有穷尽的卷轴上解放开来一样,星星好像是灯光,灯光又仿佛是星星。天空中一丝云彩都没有,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儿,刚刚从东边升起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山间树叶子里藏起来。
小飞把景天他们带到寨子里集会的场所——摆手堂。
摆手堂占地几百平方米,呈长方形,大门形似牌坊状。在大门与神堂之间,有一条石铺甬道,道旁有高大古柏。神堂的墙壁是石块砌成,屋面覆盖人字披黑色布瓦,无雕梁画栋和斗拱飞檐,显得古朴厚重。神堂***奉土家先祖的塑像。
寨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