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奔赴战场(1 / 2)

梦境贩卖馆 罹寒 2534 字 2017-05-17

姥姥看到姥爷自从军区回来后就眉头紧锁,心情烦闷。

是夜,姥姥为了劝解姥爷,舒缓心情,和姥爷再次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个人都不曾想到的是,第一次的长谈奠定了他们的终生大事,第二次的长谈却注定了他们...

姥姥一边把头上的发簪脱下,解下娟娟秀发,一边问着姥爷今天在军区发生的事情。

“今天,军长叫你去是为了拜托你做什么事情吧?”

“恩,他想让我当军队的后勤慰问,去前线给战士们讲相声故事,鼓励他们为国奋战。”

“那,你答应了?”姥姥拿着木梳缓缓地梳着长发,看着镜子里的姥爷问道。

“没有。”姥爷和姥姥四目相对。

“为什么呢?”姥姥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木梳轻轻地放在了梳妆台上。

“唉。”姥爷不禁叹了口气,向着姥姥走了过去,拿起梳妆台上的木梳,缓缓地梳着,神情专注地说道:“你我现在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我怎么能抛下你不管呢?怎么舍得留下你一个人苦苦支撑这个家。再加上沙场上刀剑无眼,谁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回来。”

随即将姥姥转过身来,深情地盯着姥姥的双眼道:“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姥姥的脸上幸福地洋溢着笑容,温柔地握住放在肩膀上的姥爷的手,“可是你又觉得国家正值危乱之际,大丈夫应该为国为民,不应当如此儿女情长是不是?”

姥爷默然。

“不然你就不会这么矛盾了...”姥姥终究是十分明白姥爷的心思,而为了让姥爷不再有后顾之忧,姥姥大义凛然地说道:“你去吧,家里的事父亲母亲会帮扶着的,你安心去吧。”

姥姥害怕姥爷依然会犹豫不决,不禁笑了起来,这让得姥爷宽慰了许多。

“好!”姥爷思索再三,终究是同意了姥姥的建议。

“我等你回来。”

含情脉脉,一语抵千言。

姥爷在临走时,把话本留了下来。

民国二十五年,姥爷随军前往战场,为前线战士们带去了精神慰籍。

“噔里个噔,噔里个噔,话说那么一天...”

在爷爷奔忙于前线时,奶奶与爷爷只能以书信往来,聊以慰藉。

“淑芬谨起:

我抵达战场了,一切安好。

前线的士兵很热情,我们经常围在一起,像梁山好汉一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说是肉,哪里会有肉呢...

不过是干粮就着野菜下咽罢了。”

姥爷在信中写到了前线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在前线,战士们只能够啃着干粮,看到田里面有能吃的野菜,当天才能伴着野菜吃那从索然无味变得稍有味道的干粮。

姥姥看着姥爷的信,仿佛看到了姥爷在自己面前为士兵们苦笑的样子。

看着看着,姥姥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看这个样子,前线的生活苦是苦了点,姥爷和士兵们的感情却是发展地极好的。

“国立谨起:

家中一切安好,你走之后,父亲生了一场小病,近期逐渐恢复了起来。

你不用担心我,我过得很好。

茶馆的老板很照顾我。你走后,虽然来听相声的人少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老主顾过来捧场子。”

“淑芬谨起:

父亲现在没什么大事了吧,代我向他老人家问好,叫他注意身体,好好休息。

前线这边很安全,虽然胜仗打的困难,可是士兵们的志气依然高昂。

他们的血性,值得我们学习!

淑芬,十分想念你!

这仗一打完,我一定即刻回去!”

姥姥看着姥爷送回来的平安信,安心地展开了笑颜,摸着已经逐渐隆起的肚子,嚷嚷自语道:“孩子啊,你要平安出生哟,我们一起等你爹爹回来。”

“国立谨起:

行军在外,切记要注意安全。

父亲最近身体好很多了,母亲闲来无事的时候就来看我,来帮我的忙,照顾家里的事情。

我现在已经不在台上讲相声啦。茶馆老板看我辛苦,便让我帮他算算账,日子倒是过得十分悠闲。

等你回来。”

姥姥在信上只字不提自己怀孕的事情,既怕姥爷在前线为自己担心,三心二意的不注意战场上的潜在危险,丢了性命;也怕姥爷看到信息,急于回来,那么当初劝他前去战场的行动就毫无意义了。

“淑芬谨起:

最近士兵们士气甚高,前线迎来了接连不断的胜利。

晚上的时候,我们便在营地里点篝火,围着篝火吃干粮,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