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明府上,处处挂满了红绸,张灯结彩。
董家待下人还算不错,今日主家的大喜日子,四处忙碌的下人,个个身着新衣,面带微笑,发自内心的为主子祝福。
董府门口,参加喜宴,送礼之人,络绎不绝。
董二老爷董卓然身着宝蓝色衣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面带微笑的拎着几个侄子,代兄长在门口迎客。
今天这个场面自然不能让大哥亲自迎客,那是因为在平洲地界,还没有什么客人,有资格让他家大哥亲自出门迎接。
“恭喜,恭喜。”
“哟!张大人来了,快里边请。”
“恭喜,恭喜。”
“贾老爷,同喜,同喜。”
“恭喜,恭喜。”
“方大人,里面请。”
“恭喜,恭喜。”
“……”
“今天事多,不周到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海涵。”
“客气,客气。”
客人到的差不多时,董卓然远远望见,一辆蓝底黑边的马车,缓缓行驶而来。马车周围由十几个虎背熊腰的侍卫护送左右,气势汹汹。
令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不寒而栗,纷纷自动的退避三舍,毕竟谁也不愿意,因为这点好奇心就去招惹自己一惹不起的人。
董卓然对身边的子侄吩咐几句:“楚长使来了,一会我亲自接待。你们几个在门口小心迎客。今天大喜日子,别给董家惹事。”
若是知道他们几个今天会惹下天大的事,董卓然就算被楚轼记恨,也绝对不会离开,可天下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
马车缓缓的停在董府大门口,董卓然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洋装慌乱的快步向前迎去。
“给楚大人请安了。”董卓然规规矩矩躬身行礼,头压的低低的,使得所有人都看不清他的表情。
其实,董卓然对楚轼这个长使大人很不以为然。但是,明面上,楚轼仍是平洲长使。虽说,他家大哥如今暂理平洲事宜,毕竟还没有扶正,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使得董卓然这个做弟弟的也有些底气不足。
马车的车帘被缓缓掀起,走出来一个身着从三品官袍的中年男子,个子中等,浓眉大眼,鬓间隐隐有丝丝的白发,配着他眼中发出阴阴的光芒,让人望而生畏。此人正是楚轼,现任平洲长使一职,董卓明的死对头。
楚轼扫了一眼,仍旧躬身行礼的董卓然,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淡淡道:“起来吧。今日是董府的喜事,却让主人家亲自来迎接楚某,实在惭愧之极。楚楚某最是喜爱杯中之物,特来讨杯喜酒,叨扰董二老爷了。”
“您能来,是董府蓬荜生辉,在下和兄长更是求之不得。大人,快里面请。兄长要是知晓您来了,定会亲自相迎。”董卓然没有说的是,即使他大哥董卓明知道了楚轼的到来,也会装作不知情。
董卓然对子侄们象征的交代了几句,很是客气的亲自为楚轼引路,为其讲解董府的花草树木和各处的摆设。
总之,他们絮絮叨叨了一路,聊的都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琐事。大家都是聪明人,谁也没有明里暗里想方设法探听对方意图。
――
董府董卓明的外书房。
大隆朝官员的书房,一般都是分着内外两处。其中,内书房设置在内宅,一般是处理私人信函,机密文件,属于主人的私人领地。而外书房则是在前院,用于接待下属客人的场所。
董卓明背着手站在窗户前,今日是他的嫡子董信哲与耿恒昌的嫡女耿雪婷的大喜日子。按理说今日的到来,一切尘埃落定。他本应把心放到肚子里,不知为何他总能感到隐隐的不安,似乎有什么是他控制不了的事情即将发生。
平洲通判张大海则是悠闲自得的坐在方桌前,慢慢的品着手中的茶,这可是上好的龙井茶,因产量稀少,在市面上那可是有市无价。他也就是在董大人这,才能有幸品尝一二。
“大人在烦心什么?那个木头疙瘩方常俞不是也没弄出什么花样吗?城外的难民,虽然有些棘手,也不是没有办法。让郑记昌把年轻的男人收编一下,剩下的就只有老弱妇孺,想来也那不出什么花样来。”张大海不屑的努努嘴,端起茶杯,细细的品了一口,砸吧砸吧嘴叹道:“好茶。”
董卓明转身看了眼张大海粗鲁的姿态,不悦的皱了皱眉,暗暗叹口气。
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要不他也用处处巴结耿家,不就是想着京中有人好办事。可是,这次难民围城,给他敲了个警钟。
他从来不知,平洲会有这么多百姓无田无粮,一直以为那些富户豪绅用下等田换成百姓手中的上等田的只是少数,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件事等哲儿的婚事过去之后在说。今日,郡主府还在舍粥吗?”董卓明不耐烦的挥挥手,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