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传天下。”蔡邕听闻刘协的话语后,立即收拢心神,将思绪梳理顺当后,立即请命重开太学。
刘协看着斗志昂扬的蔡邕,欣慰地点着头说道:“朕,正准备请蔡师倾力于教化万民,此事,也唯有托付给蔡师才能够令朕心安。但是,仅仅依靠太学还不够,朕还会下旨令各地兴建蒙馆、经馆以及书馆,更多、更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这各地蒙馆和经馆所需的先生,就要由蔡师费心了。”
“臣遵旨。”蔡邕躬身领旨。
见蔡邕勇于承担下这‘天赐之文’的事情,刘协方才长出了口气,整理下思路,和蔡邕商讨着太学和三馆的各项事宜。
“陛下,这三馆同出,所需人力、财力暂且不提,就单单是这书简的数量也难以满足啊!”蔡邕甚是为难地皱着眉头。
这个问题说难还真难,此时的竹简全部依靠抄写而来,短时间内哪里弄得出那么多书简?但要是想解决也不是不能,倾一国之力生产纸张和刻版,但此时,时机尚未成熟,若全力开展三馆之事,会不会引发各世家的极力抵制,令局势更加恶化?刘协在大殿内走来走去,忽然间眉头舒展开来,转身看向蔡邕,笑着说道:“蔡师,我们可以先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三馆之事,这样一来,人力、财力以及书简就都不再是问题,而且还不会引起各世家过激的反应。再者我们也可以发现并改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好为日后全面铺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刘协挥舞着手臂,略带兴奋的继续说道:“这个范围就先定在司隶,重点放在长安,也就是以长安为主,洛阳为辅,先在司隶境内开展三馆之事。”
“以长安为主?这样也好,先避开这些大世家的视线,一旦出现变故,陛下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蔡邕点头表示赞同。
又敲定了一些细节后,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蔡邕满怀心思的回到府上。
“蔡中郎,儒听闻上苍赐下了‘天赐之文’,可否能借儒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