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王猛相视而笑,诸葛亮道:“我观此人倒也不失光明磊落。前翻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偷袭我等,但那也是职责所在。”
“你等无需为我担心,我去去就来。”
诸葛亮吩咐人准备快马,独自去往玄岭山脉。
孙策怕诸葛亮有什么闪失,吩咐大军前进,紧跟诸葛亮,最后驻扎在玄岭山脉魏勇进镇守的关隘之外五十里左右。
只要诸葛亮果真遭遇不测,大军必将北上,为诸葛亮报仇雪恨,踏平玄岭关。
诸葛亮却一点也不紧张,骑着快马,飞速奔往关隘之下。
“墙下可是诸葛亮?”
当他来到关隘门前,战马的脚步未曾止住时,女墙上便传来魏勇进的大喝声。
诸葛亮抬头,只见女墙上精锐密布,皆拉弓搭箭,雕翎瞄准自己,杀机森然。
诸葛亮淡淡一笑,朗声道:“魏将军,正是本人,还请开门,放我进去,共商大计。”
魏勇进探出个脑袋,看了诸葛亮一眼,见诸葛亮面无惧色,傲然坐于马上,心下对诸葛亮又佩服一分。
华夏有这种人物在,将来这大陆上,必有其一席之地。
魏勇进脑海里忽然闪出这个奇怪的念头,他沉吟片刻后,吩咐弓箭手收了弓箭,打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诸葛亮催马缓缓进入了关中。
魏勇进也从城墙上奔了下来,对诸葛亮的勇气深感佩服,不由发自内心地说道:“先生胆量无双,令我好生佩服。”
诸葛亮翻身下马,笑道:“不是我胆大,而是魏将军的人品令我放心。”
魏勇进不好意思地骚骚头,道:“还请先生跟我来。”
魏勇进带着他来到关中的议事堂,堂中有三个人,其中一个诸葛亮认识,乃是达摩无疑。
另外两个,一男一女,男的眉宇间和魏勇进有三分相似,多半是魏勇进的父亲。
诸葛亮心底微微猜测,那男人就率先走到诸葛亮面前,半跪而下,沉声道:“鄙人魏学信,见过诸葛大人。”
诸葛亮慌忙扶起他,道:“魏大人折杀了小子。”
魏学信足有六七十岁的高龄,而诸葛亮才二十出头,于情于理,魏学信都不该行此大礼。
魏学信道:“哎...先生,听闻贵国帝皇想劝降犬子,不知真假......”
诸葛亮笑了笑,想不到魏学信还是个急性子,这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了。
点点头,诸葛亮道:“不错,若魏勇进来投,我华夏必将重用。如果魏先生也想来我华夏任职,想必陛下也会欣然答应。”
魏学信又长叹,“哎...梦离不堪造就,嗜杀成性,我满门除了我与夫人、犬子之外,皆被梦离那狗贼处死!华夏能够收留我等,感激不尽。”
诸葛亮大喜,“能有魏大人与魏将军相助,我华夏如虎添翼!”
接下来,众人客套了一阵,魏勇进则裹挟十七万大军,直接投靠了华夏。秦国十七万精锐中,自然有不愿意归降华夏的,但皆被魏勇进以雷霆手段处死。
当天夜里,诸葛亮便命孙策率领大军,进驻此地。而这座关隘,也顺理成章的落入诸葛亮之手。
众人纷纷睡去后,魏学信独自坐在院中,望着满天星辰,怔怔发呆。
他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先前他并不清楚魏勇进这边的情况。
在得知魏勇进被诸葛亮抓了放,放了又抓后,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被诸葛**着投降华夏。
诸葛亮生擒魏勇进,但却故意放走,试问哪个君主得知后,不会起疑心?
梦离正是害怕魏勇进裹挟大军投降,献出此关,才痛下杀手。
但该恨诸葛亮么?
魏学信看了一眼身后的居所,不由默然。
......
第二天,诸葛亮便上奏陛下,随后随魏勇进,亲自去查探玄岭关地情。
此关北方,还有三座关隘,互成犄角,乃南方自中原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三座关中,兵力合计六十余万,由两名宗师将领统领,声势极为浩大。
而且,三座关隘依山而建,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周遭群山密布,诸葛亮站在山中的某个顶峰,俯瞰三座雄伟高大的关隘。
通往三座关隘的道路,是一条条崎岖蜿蜒的山路。
也就是说,无论想攻哪一座关隘,大军都不能有效的全部压上去猛攻。因为,山路崎岖,大军只能排成三行,缓缓前进。
诸葛亮放眼四望,却看不到其它道路。
而且,山中有的地方云雾缭绕,根本看不真切。
据魏勇进说,那些云雾中,大概还有秦兵驻扎。但他也不知道具体在哪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