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峰和小婷莺每天只能靠野菜充饥,但三月的春天哪有那么多野菜供他们食用。每天挖野菜的队伍不断壮大,左邻右舍剩下的一堆小屁孩整天跟在他的身后,随他一起挖野菜、煮野菜,一帮人每天都只能吃一点点吊着命,这也下去实在不是办法了。埋了张文昌夫妇后的第十天夜里,李少峰躺在被窝里问小婷莺:“叔叔想带你出去讨饭,你跟叔叔去吗?”
“叔叔走哪里,某就跟到哪里,现在只有叔叔对某最好了。”小婷莺答道。
“那叔叔明天就带你走吧,在这儿我们一颗吃的也没有,野菜也被挖得不好找了,我们已经实在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李少峰说道。
第二天,李少峰找了一个包袱,包了两只碗,一个小瓦盆,几件两个人的衣服,锁上家里所有的门,然后就准备开始他的乞讨生涯,还没有走出去多远,一帮小屁孩又像前几天一样跟在他的屁股后面。
“叔叔这是要出门讨饭,你们都要跟着去吗?”其实最大的孩子比他也小不了几岁,但这几天他已经习惯了充当这群孩子的叔叔。
“叔叔领着我们吧,你找野菜最有办法了,跟着你我们才有吃的。”一个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的孩子说着,他也许根本就没懂什么叫讨饭,可能在以前的成长岁月里,他还没有理解过“讨饭”这个概念。
“要去你去,你没听说是去讨饭吗?”一个看上去已经稍微大点的姑娘说道。
一时有的孩子犹豫了起来,有的孩子还是满眼期待的看着李少峰。其实,李少峰对接下来的讨饭生涯也是很茫然,他也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带着这几个孩子出去。
“你们有亲戚的,自己去找自己的亲戚吧,也许他们会好心收留你们的,某也不知道自己去哪儿,在什么地方能讨得到饭。”李少峰说道。说完之后,拉着小婷莺的手,沿着坡路往下走去。过了一会儿,有七个小孩子还是跟着他来了,五个小男孩,两个小女孩。他们紧紧地跟在后面,不吵也不闹。直到他走出三里多地了,七个小孩子还是紧紧地跟在后面,一点儿也没有要离去的意思,再往前走,就出了保了。李少峰意识到,这几个孩子是要跟着他去的。李少峰转过身,对跟在身后的孩子说道:“你们是想跟着我去吧?”
“叔叔,带着我们吧,他们几个能找得着亲戚,可我们几个不知道亲戚在哪儿呢?”其中一个孩子说道。
“那你们知道他们大致的地方吗?我们打听一下,然后某带你们去?”李少峰说道。
“我去过,但我不知道叫什么地名,也不记得怎么走啊。”一个孩子说道。
“我知道地方,可我不想去他们家,他们家从去年也早就没有粮食吃了。”另一个说道。
“某想去,姨娘待某可好了,他们在李家坡,叔叔你带某去吧。”一个小女孩说道。
“某也想去,可他们家很远,去年的时候,我就跟我爹去过,要走两天的路才能到哩。”一个小男孩说道。
还有三个孩子没有说话,其中一对是姐弟。李少峰问一对姐弟:“那你们呢?”
“我们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人认我们了,现在娘死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就想跟着你。”姐姐说道。
李少峰也才想起来,这对姐弟就是王婶的孩子。他们早已不会有亲戚了,要不然王婶也不会为了几块窝头,陪西头的光棍睡好几个晚上了。
还有一个没有说话,这个稍微大点的是张秀才家的,自从母亲被典出去之后,他就在孩子中间不怎么能说得出话来。
李少峰问道:“你呢?”
张秀才家的儿子回答道:“某听人说,娘过去后没几天就已经被打死了,我也没有地方去。”
所有的小孩子都问完了,李少峰说道:“有亲戚的,某陪着你们去找亲戚,想跟着我的,咋们一起走吧。”
问了想去亲戚家的两个孩子亲戚的大致方向和地名,李少峰就带着孩子们出发了。
几天里他们不停的沿路乞讨,每天要到的东西根本就不够他们果腹,一路上成群结队的都是他们这样的人,只是大部分人比他们年纪大了许多而已,有妇孺、有老人、有青壮年。三天多的时间,才把两个想去亲戚家的孩子送到,可有一个,人家根本就不认她。这年月,在这片大地上,谁还愿意多收留一个张嘴吃饭的,自家连自家都已经顾不过来了。最后跟着他走的还是有六个孩子,领着一群孩子,白天乞讨,晚上不是钻在草垛子里面,就是找个山洞,一群孩子全部面黄肌瘦,每天见到点能吃的东西就往嘴里塞。李少峰每天也是饿的前心夹后背,还得多分点东西给小婷莺吃,状况不言而喻。有三个孩子已经明显生病了,他也已经不怎么好了,每天病怏怏的,有见识的讨饭人告诉他们有些药可以治病,他们挖了一些熬成药喝,但都不怎么见好。在第八天的夜里,一个孩子就永远的睡着了,再也没有醒过来,没人知道他到底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