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得近,三不五时地去瞧音儿。
说是生的像极了伯姬,可爱极了。”
今年二月初,伯姬生下了长子。
恰逢吴汉率耿弇、盖延在轵县西大败青犊农军的捷报传来,刘秀喜上眉梢,直说这孩子是有福的,便取了“音”字为名。
刘秀目光也温柔起来:“孩子长的快,到明年就能满地跑,到后年就能说话,大后年就能念书了。”
郭圣通:……念书?
还三个月你这个舅舅就惦记着让他念书?
将来一定不会喜欢你的。
她想没几个孩子会天生就爱读书,刘疆这样的毕竟是异数。
郭圣通拿认字给他当游戏,他对念书并不是很抵触。
更何况,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时时在耳边念叨是太子,责任重大。
时日一久,自然明白肩上责任重大。
有的人会抵触负责任,觉得限制了自由,但刘疆显然是喜欢能体现自身价值的那类。
可即便是这样,孩子的天性仍然让他喜欢玩投壶,盼着有只小狗狗
郭圣通始终还是觉得有个无忧无虑能痛痛快快玩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只是刘疆不可能,李音也不可能。
他们身为长子,都要继承家业,如何能疏忽管教?
她不由摸了摸肚子,这要是个女儿该多好。
身为公主,压力总是小点,活的也能自在点。
用过午膳后,又歇了半个时辰午,郭圣通刚起身,青素就来回说宁平长公主到了。
郭圣通忙叫请进来。
伯姬产后丰腴了不少,不像以前那般单薄了。
她自己不喜欢,总抱怨说腰粗了。
郭圣通安慰她说时日一长自然就好了,今次见面果觉得苗条了不少。
伯姬行过礼落坐后,郭圣通见她又没带李音进来便很是遗憾:“午膳前我还和陛下念叨说,这回该是能见着小外甥了。”
伯姬笑道:“殿下这么惦记他,下回一定带进来,就怕殿下嫌烦。“
郭圣通估摸着怕孩子吵闹是其次,只怕主要还是有话和她说。
便说了会闲话,借口想逛逛出了殿在廊下踱步。
她不知道伯姬要说什么事,但把宫人都挡出去总是不好的,回头叫朝臣们知道了,有那多心的只怕又以为她这个皇后在谋划着什么。
因着有吕后的教训在前,朝臣们对外戚提防的相当厉害。
郭圣通身后不过站了彭宠和王梁,大臣们就觉出了她野心不浅。
她想,他们一点都不相信她是为了自保。
他们只怕外戚势重,将来新君要受制。
因此当冯异进军关中时,欲讨郭况为先锋将军,文臣们众口一词地不同意。
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的紧,有说皇后娘家只有这么个兄弟不能冒此大险,有说郭况经验不足该另选他人。
郭圣通明白,说来说去不过是见郭况有几分真材实料害怕他立了大功。
她主动为郭况请辞。
一来是不欲让刘秀为难,二来则是向窦皇后学了招以退为进。
效果很是不错。
不止刘秀觉得委屈了郭况,冯异也气愤的很,以为自己是爱才不避嫌而已,怎么就成了别有用心?
他寻着了机会,好生讽刺了文臣们一回。
“……天下未定,便开始防备这个抵触那个……也不看看自己做了些什么?也幸得陛下身边人才济济,不缺人用……”
郭圣通虽不算落了下风,但到底也不愿意多事,叫士大夫们又嚼舌。
伯姬明白郭圣通的用意,便亲自扶了郭圣通在廊下踱步。
廊下有株正当花季的海棠花,水红色的花朵密密麻麻缀满了枝头。
阳光漫下来,照的花瓣通亮。
风拂过,带来几声云雀的呢喃。
伯姬搀扶着郭圣通,和她并肩立在廊下。
宫人们在十步外等着吩咐。
廊下敞亮,若来人不等冒头便瞧着了。
伯姬压低了声音轻声道:“李通听说陛下有意让他带兵讨伐李宪,让我进来问问。”
李宪,颍川郡许昌县人。
王莽在时,得为庐江郡属令。
新室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叛乱不断。
庐江王州公起事后,部众多达十万,趁势攻取掳掠各郡县。
王莽因此任命李宪为偏将军、庐江连率,领其讨伐叛军。
李宪没有辜负王莽的期望,他平定了叛乱。
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新室覆灭,李宪占庐江郡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