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但看着四座成品,大家还是很激动,仿佛高品质的木炭已在面前了。
而这些天,苏正清除了把厚厚的木门刨平钉好,又砍了竹子在家做炭篓,苏芳说他们的炭不论斤,按大小篓算钱。
她记得书里说的千斤炭不值钱,她认为不值钱是太多,不仁富人欺卖炭人货多卖不出去,强迫压价贱卖。
她用高篓装着能体现身价,携带方便,一篓、一篓分割掉千斤炭,就像打开另一个局面,破了贱卖的结。
林天明听了她的分析自然支持,何况福安客栈已经搁话了,只要能烧,按质量行价算钱。也就是说,不会压他们的价,只要烧出炭就能收货。
因此,就算富贵酒楼还没有任何消息,福安客栈已要订单,生意还没开始就有了销路,怎不叫大家更加积极?
这也是为了自己,若做得成,将来路还很长,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努力。
建窑的事,苏长禄没有参与,但烧窑需要人盯着情况,他就很自觉带了书本过来,主动要求前半夜守着,这样读书守窑两便,还不耽搁第二天上学。
见他积极主动而且做事有计划、有决心,苏芳先就满意了。她要的并不是这些人多能干,而是一个做事的态度。
干活,有力气的出力气、没力气的跑腿、监察都好,她出策划、大家干活,一起赚钱,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