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2 / 2)

研究学者有王瑶、林辰、朱正、王得后、钱理群、李欧梵、周策纵、王富仁、陈漱渝、汪晖、张梦阳、徐麟、王乾坤等。学者严家炎、何满子、邵燕祥、林贤治、王元化等对鲁迅先生多有着述;而作为艺术家的张仃、吴冠中、陈丹青、范曾等大家对鲁迅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

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散文诗集《野草》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其杂文,由於特殊的发表环境,在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的。这一政治立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是鲁迅思想中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

中国执政党对鲁迅有高度评价。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并将中共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

掌权后,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鲁迅的众多文章被选为大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现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鲁迅研究机构和专门的鲁迅研究杂志。

不过,据2001年出版的周海婴着《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麽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麽他识大体不作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