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大人,不知道您找我有什么事呢?”
三人坐在了李元成的酒店里,李元成吩咐好菜品后,忽然问道。
木唤见李元成主动提起,也是乐得,便道:“李员外,你可记得,那天在你那家客店里,我问你的事么?”
“呃,什么事?”李元成问道。
“路,”木唤道,“我当时问你,你们既然想要做茶生意,可是为什么不愿意修一条路呢?”
李元成叹了口气,道:“修路,可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家一户可以撑得起来的。”
木唤道:“哦?你曾经和别人有过商量么?”
“嗨,六年前的事了,”李元成道,“当时就想修一条从南山到溧阳的路,也不用多宽,可供马车驰行便可。当时的县令狄大人主持的,召集了县里所有的富商,想要让每家都出资,一起修一条路,但是……”
李元成摇了摇头,道:“不同意的人,是占大多数的。”
郑侠问道:“哦?那么李员外,您是那大多数,还是……”
“实话告诉你,”李元成道,“就是我向李大人建议的修路。”
木唤道:“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
李元成道:“不同意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吧,有的是在南部没有生意,有的纯粹就是小气,还有的……”
说到这里,李元成顿了一下,似乎有些迟疑。
郑侠哈哈一笑,道:“还有的,莫不是对你李员外有意见?”
那一刻,李元成脸色微微有些尴尬,连忙摇了摇头,道:“这……对我有意见,倒是说不上,准确的说,是对官府有意见,而我又联合了官府,所以就连带着对我也有意见了。”
木唤点了点头,问道:“李员外,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三类人,分别是县里的哪几家富商?”
李元成想了一会儿,道:“王家、史家是在南部没生意的,沈家和姜家是比较小气的,而对官府有意见的,就是任家了。”
木唤听到李元成这么一说,心道这哪是大部分人啊,溧阳县也就这几家大户了,分明就是除了你李家以外的所有富商都反对嘛。
木唤想了一会儿,道:“那按您的说法,王家、史家倒应该不是坚决反对的那一类。”
李元成点头道:“是的,这两家的老狐狸当时都不表态,直到最后看见其他几家都反对了,他们才吭声的。”
木唤心中盘算了一下,论财富,如今的溧阳县,李元成不是数一就是数二了,而可以与李元成家相媲美的,应该就只有王家了。王家既然不是特别坚决反对的,那倒可以试着拉拢一下。
而史家,乃是书香世家,产业做得并不是特别大,可威望却很高。搞定了王、史两家,这事就能成一大半。
“李员外,”木唤问道,“王、史两家我不太熟,你知道他们的家主,都是什么样的人?”
李元成道:“王家那个老狐狸,我认识很久了,可以说是非常狡猾的,哦不,说到狡猾,史家那个老家伙也不比王家的逊色,只不过史老太爷已经过世好多年了,现在是他的大儿子掌家。”
木唤道:“这位史家主,和史老太爷有何不同?”
李元成道:“固执,固执得要命,书生脾气。而且,完全不懂得做生意,他们家的生意现在是越来越不好了,我看他在掌得十年,这史家就要没了。”
木唤问道:“那么,姜家和沈家呢?”
李元成一撇嘴,露出十分不屑地表情来,道:“木大人,我就跟你说一件事吧。十年前,沈家的儿子和姜家的女儿结为夫妻。你说,沈家和姜家,在这溧阳县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么大的喜事,怎么地也得大摆宴席吧?但实话告诉您,就没人这么想,谁都知道他们家小气。果然,到了结婚那一日,您可知道沈家摆了几桌酒席么?”
木唤看李元成的表情,问道:“不会是一桌吧?”
李元成不屑地摇了摇头,道:“一桌?一桌都没有!谁都知道他家小气,可万万没想到,能小气到这种程度!新郎与新娘拜了天地,喝了一口淡茶,婚礼就结束了!”
木唤听得也是一愣,道:“也许是……他们家比较节俭?节俭是一种很好的风气呀。”
李元成摇头道:“节俭?您知道,姜家的女儿,陪嫁的嫁妆,是什么吗?”
木唤问道:“什么?”
李元成道:“说起来威风,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珠宝一箱,布一百匹,丝三十匹。”
木唤道:“那也不少了啊。”
李元成道:“听起来是这么回事,可是您知道,最后沈家收了多少吗?”
木唤还未回答,李元成伸出了一根手指,比在木唤面前。
“一……”木唤皱眉,这个“一”是什么意思?一千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