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心,心各有求,有人求富贵,有人求留名……华飞并不知道因为他的这句话,而在后来给种草防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其众麾下们一来知道沙漠侵袭的严重性,二来都想要为此而留个好名,所以后来便陆陆续续的给华飞提出了许多的好点子。
先有庞令明上书言明他觉得野生山羊吃草时,会把草连根带叶的全部扯起,这会极大的破坏草的生植能力,而给西凉的野生山羊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
又有马寿成认为芨芨草和矮嵩叶既然能在沙漠边上生存,就证明它们有极大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所以请求华飞下令让张松与刘璋多种些这种草,以促进治沙的进程;
更有刘馥与马均利用武威南临黄河,张掖内有弱水的特点,献策在这两个地方修河挖渠,广造水车,推广水车灌溉的方法给种下了草类提供充足的水份;
蒲元更是献策,驱动大军沿沙筑简墙,用以隔绝流沙的移动,而后随着治理再逐步的推进,使得治沙工作得到极大的尽展;
至于华飞则是想起后世飞机撒播草种的办法,虽然他造不出飞机来,可是这不妨碍他的想法,他令人广收草仔,而后再顺着风向间隔开洒……
随着华飞的引领以及他麾下众人的群策群力,西凉一地的风沙治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是因此而涌现出了,刘馥乡,寿成亭等称呼。
当然这都是后话,华飞深知以后世的科学技术治个沙还得用上二三十年呢,更何况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汉朝,所以种草治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事情。
故此华飞也不心急的继续安排着新定凉州的内政,他命令典商中郎将——糜竺,先了解凉州急需的物事由关中购买运往凉州,
再把凉州富余的东西运回关中贩卖,以实现两地商品流通着各取所需的进行互补,从而慢慢盘活两地的经济。
又命典工中郎将——刘敏,在凉州各地准备搭建房屋,以供将来充实凉州的大量民众们入住使用。
由于心知凉州苦寒,在自己调派人员充实凉州后,将会大大增加冬日里凉州的用炭量的缘故,
为防止凉州人民大量砍伐树木烧炭,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加重,
华飞又令刘政、杨沛宣传树木对生态环境的重用性,同时严令不得砍伐树木,只能收集一些枯木和树枝使用,
同时又令麋竺大量购入石炭运往西凉,以供人民用来在冬日取暖。
又因担心人们烧炭时会发生中毒事件,而再剽后世的发明交给马均前去修正改造,随后便与众麾下们展开了关于军事方面的商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