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居然也随口拎出来。
忽然发现失口,立刻又拉回讲义:“说道黄帝,我们还有个称谓,就是炎黄子孙。当炎帝部落传到第八世时,姬水边上的有熊氏出了公孙轩辕,和炎帝打了阪泉之战,炎帝输了,威望也就降低了,炎帝手下蚩尤也不服管教了,起兵攻打炎帝,结果炎帝又被蚩尤打败了。等公孙轩辕造指南车,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黄帝,黄帝这个天下共主是传承于炎帝的,因此我们叫炎黄子孙。”
张易一番讲解,学生都在安静的听讲,当张易讲完炎黄子孙后,把话题正式拉回书本,书上开篇讲的就是三皇五帝:“刚才的一通废话,东扯西拉,大略解释了虞夏民族来历,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还有先秦文明的起源。下面我们来看书本,重新总结一下三皇五帝,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燧人氏,发明了钻燧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这个太早了,生卒年不详,风姓,出生于燧明国,又称燧人被尊称“燧皇“,位列“三皇“之首。可以确定用火的文明,是从他们这里传来的。
伏羲氏,刚才也提到了,就不再重复了。
虞夏文明是在这些传承基础上,独自衍生发展起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特文明,虞夏文明中古老又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炎帝时期文明。
这里我要补充一点,炎帝的统治区域,或者说主要范围是大江流域,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统称,从神农氏开始,传下来的每一代共主,都称为炎帝,炎帝相当于一个朝代,共传了八世,每一个统治者都被尊为炎帝。
史书上说,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尝百草,作《草本》,发展了中医治疗。
他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虞夏文明的农工基础。
治麻为布,使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史书说得更多的,却是对炎帝人格的认可。称赞他不征发而王,就是说炎帝不靠征伐压迫,来威逼其他部落,而是天下共推为王。
《庄子·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
《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还说,炎帝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
这些都说明神农氏不事征伐,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也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才使得当初散居各地的虞夏各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炎帝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公正平等的团结精神,是虞夏民族的瑰宝,炎黄子孙是虞夏民族最贴切的称谓,我们国家现在执行的,和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方针政策,就和炎帝的精神相吻合,因为这是我们血脉里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