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若是与孙策对换一下角色,他是绝对不会饶过自己的。既然不会饶过自己,那孙策就是来向自己索命的黑白无常,孙权怎么能不怕。
孙权想跑,可建邺城门被破,汉军肯定已经杀入了城内,自己想要逃出城去谈何容易。更何况即便侥幸让他逃出了建邺,如今江东大半落入汉军的控制之中,他孙权又能往哪跑?天下之大,何处可供孙权安身立命。
前思后想也拿不定一个注意的孙权很是烦躁,孙策虽然并未发起强攻,但孙权此时已经乱了方寸,握着刀柄的手一会松开一会握紧。也就在孙权准备先杀妻小再杀别人的时候,吴国太来了。
从朱治发动叛乱派自家三个儿子攻击孙府开始,吴国太便于众多府中女眷一起躲进了地道,等到孙府的危机解除了,吴国太才从地道里出来。只是还没安坐一会,孙策又带着人进城来到府门外。
长子的回来,让吴国太喜出望外,但一旁伺候吴国太的徐氏却是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与孙权的想法一样,徐氏也不觉得孙策是来救孙权的,报仇雪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吴国太懒得跟徐氏解释,等问明了情况以后,便带着贴身的侍女来见孙权,想要劝劝孙权不要再负隅顽抗,把最后一丝生机给断送。
“母亲……兄长回来了。”孙权见吴国太亲至,赶忙迎上前去,低声禀报道。
“既然你兄长回来,你为何不去迎接?”吴国太明知故问道。
“……母亲,孩儿以前干了点对不起兄长的事情,此时无颜相见。”孙权脸色尴尬的解释道。
“哼,你也知道对不起你兄长?”吴国太轻哼一声,不过看孙权此时一副可怜相,也不忍再数落他,放缓声音道:“你兄长的脾性为娘知道,你且随为娘去见见。”
“母亲,若是兄长……”
“放心,有为娘在,你兄长不会对你怎么样。趁着此时府外只有你兄长一人在,你随为娘出府一趟,若是等汉军其他将军率部赶到,到时反倒不好说话。”
有了吴国太的保证,孙权这才将信将疑,陪着吴国太到了府门前。一见到吴国太,孙策赶忙迎上前躬身请安道:“孩儿见过母亲。”
“伯符不必多礼。”在吴国太与孙策说话的时候,孙权已经命府中警戒的兵将解除了警戒,以免惹得孙策多疑。
“小弟孙权,见过兄长。”见吴国太与孙策结束了谈话,孙权赶忙向孙策行礼道。
“托你福,还没死。”孙策冷冷的答道。
“伯符,你兄弟如今已是走投无路,你就不要再说风凉话了。为娘只问你一句,可能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吴国太见状说出了孙权最想问的问题。
“……母亲,如何处置孙权是当今圣上能决定的事情,孩儿就算此时放他一马,可若是圣上不愿让他活,那他还是死路一条。不过以孩儿对圣上的了解,圣上应该不会把他怎么样,除非他拒不投降,顽抗到底。”
“兄长,若是小弟愿降,朝廷会如何安置小弟?”孙权忍不住插嘴问道。
“哼!怎么?还想着日后东山再起?孙仲谋,当今圣上可不像为兄当年那样好糊弄。你若愿降,饶你一条性命就该感谢孙家祖宗保佑,还妄想能混个官做?你若是这样想,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且容我将母亲接走,然后咱们生死各安天命,看谁活到最后。”
“伯符,仲谋也只是问问,你不必生气。”吴国太赶忙劝道。
“母亲,这混蛋眼下是生是死都还没个定论就开始惦记着以后给我们孙家招祸,这种人留之何用?”孙策气恼的指着孙权对吴国太道。
“仲谋也只是问问,你且回答为娘,若是仲谋肯降,他的性命能不能保住?”
“……母亲,孩儿不敢欺瞒,其实早在出兵之前圣上就对我等有过承诺,说是诸将所擒俘虏皆由俘获者自行处置。也就是说,他要是向孩儿投降,他的生死就是由孩儿决定。”
“既如此,那你可愿饶他一条性命?”
“母亲,若是没有你替他求情,孩儿定不饶他。但母亲既然开口,孩儿又怎能让母亲失望。孙权,我只问你,你是降还是不降?考虑清楚再回答,你若不降,那正合我的心意。”孙策说完盯着孙权喝问道。
孙权站在原地考虑了半晌,仿佛才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虽然投降孙策让孙权一点面子都没有,但既然孙策当着吴国太的面承诺饶孙权一命,那就不会反悔。总好过落到其他汉军将领手里连小命都没个保障。至于孙策所说的东山再起,孙权此时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天下大势,孙权也是能看出来的,到了今时今日,想要偏安一隅的想法是难以实现了。他问孙策朝廷会如何安置他,只是不想从此变成一个吃闲饭的废人。更何况他与孙策有矛盾,与孙家其他人也因为孙静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孤家寡人一个的他必须要为日后的生计考虑。
没想到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