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劝谏(2 / 3)

三国之仲谋天下 拾一 5386 字 2017-02-02

,相继的抬头,但是目光不敢太直视,他们只能偷偷的打量这个有着无数传奇故事的千古雄主。

西部五州归降东吴时日不长。

但是荀彧的大刀阔斧治理,提拔了不少贵霜人,安息人,龟兹人,乌孙人,大宛人这些当地部族的人成为官吏,很快就稳定了这里的秩序。

而这些官吏,对于孙权只有传说,太多的人对于这个征服他们的主人很陌生。

而孙权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年轻。

太年轻了。

不过三十左右的孙权,在他们眼中变得有些神奇起来了。

“文若,上来吧!”孙权对着荀彧邀请同车而行。

“谢陛下!”

荀彧沉思了半刻,在一双双羡慕的眼神之中,登上了孙权的龙撵。

“在西部习惯吗?”孙权坐下来,很随意的问。

“没有不习惯的地方,只有不习惯的人!”

荀彧这时候的面容就没有之前那般恭维,多少有些硬邦邦的意思。

他对于孙权的感觉很复杂。

敬佩多少是有的。

但是记恨也是有的。

作为铁杆子的曹魏忠臣,他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会成为大吴朝廷的一员。

只是世事弄人。

当初为了报曹彰,他不得已出山任职。

不过这些年他倒是对西部五州越来越上心,不为朝廷,不为孙权,为的只是让这里的百姓过的好一点,哪怕他们曾经都是异族。

“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沉默半响之后,荀彧主动开口。

“说!”孙权笑了笑:“朕从不以言论治罪,只要你不违反大吴法规,就算你当面骂朕,朕也受得起!”

这一点是孙权的优点。

不然也容不下御史台那些犀利的御史。

“陛下好胸襟,臣佩服!”

荀彧点点头,目光之中有一丝敬佩,这恐怕是曹操也很难做到的优点,他斟酌了一番之后,道:“陛下,臣作为西部五州巡阅使,职务是管理西部五州,本不应该质疑朝廷政策,但是……”

“不!”

孙权打断了荀彧的话:“有一点你说错了,你可不仅仅是西部五州巡阅使,你还是内阁大臣,有监督朝廷政策的权利,你可以参与朝廷决策!”

荀彧目光一颤,微微有些异动,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双眸平静如水,没有一丝波涛泛起,接着道:“既然如此,臣就想要劝谏一下陛下,莫要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

孙权微微眯眼,看了一眼荀彧,并没有责备,反而有一丝丝激动。

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等于他已经归心大吴。

孙权他把放在西部,就是了解他的性情。

这是一个顽固分子,他也许迫于情况,只能为大吴朝廷做事,但是想要他彻底归心朝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此话何讲!”孙权问道。

“陛下比臣更加了解朝廷状况,大吴虽然地大物博,疆域广阔,但是刚刚太平没有多久,长年内乱和征战之下,早已经耗尽了百姓的生存根基,此时此刻,当休养生息数十载,方能建造一个民生富强的煌煌盛世!”

荀彧就是荀彧,一个宁折不弯,一个有话说话绝不含糊的忠臣,他未必终于朝廷,但是他终于中原百姓,所以这话哪怕他知道孙权听了也许不高兴,但是他还是说了。

“陛下为了征服西部蛮夷,连连扩军,如今更是倾巢而出,集合数百万将士,血战连场,喋血无数,更是让无数的大吴将士客死他乡,此非明君之举!”

“陛下如今已经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霸业,古往今来,何人比得上陛下的江山之宏阔,陛下的子民之多,陛下的疆域之广,陛下何必退一步!”

“区区西部蛮夷,征服了又有何用!”

“臣看到战场上传来那些伤亡的数字,臣心中悲也,那都是中原子弟兵!”

“陛下兴师动众,难道只是为了让后人在你的史册之上留下重重了一笔,你可曾想过,如今大吴朝麾下八千万子民是否已经过上了好日子?”

“……”

荀彧喋喋不休的说了无数话,他倒是没有什么私心,也不曾是在讽刺什么,他就是想要劝谏不要兴师动众,不顾如今朝廷的状况,不顾民生而征战连连。

孙权听了很用心,他的心中并没有怒,反而有一丝孤独的感觉。

没有人经历过后世那段历史,不会明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两次鸦片战争,看到了八国联军践踏都城,看到一个个大好地方变成了西方的租界,看到区区一个美国代替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霸主,那种想要撕碎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