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蓄势以待(2 / 3)

三国之仲谋天下 拾一 4995 字 2016-12-14

他在军中点点滴滴,无不是收买人心,不过是想要做黄雀……如今孙氏英才多了,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朕能做到的是,一碗水端平,谁有能耐,谁就上位,这是铁则,朕不能违背自己定下来的规矩,朕是大吴的皇帝,是大吴朝将近八千万子民的君主,朕既然背上了这一份责任,就要对朕的子民负责!”

他虽然压住了太子的诞生,但是这件事情他也不是不上心。

无论是宗人府,还是锦衣卫,对于太子候选人,每个月都有一份秘密的报告递在他面前。

“我能明白夫君的苦心,但是我终究是元宝的娘亲,娘亲担心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蔡琰把一块白玉飞龙的玉佩系在孙权腰间:“只盼着他们能如何你和大兄当初一样,无论成败,能有一个善终,莫要好像三弟那般,最后还是丧了命!”

“我尽量控制,但是有些事情,我未必能控制得了!”孙权摇摇头。

东宫之争,是储君,是未来的皇者,这种争锋,比朝廷之中党同伐异还要恐怖,向来凶险无比,成王败寇,要么是赢家,要么是死人。

孙权如今在朝廷之上的权势滔天,说一不二。

唯独这一点,却无法掌控。

“幸好平安没有掺合进去!”蔡琰有些感叹。

“呵呵,未必!”

孙权闻言,摇摇头:“平安继承了她母亲小财迷的性格,心不在夺嫡,一心扑在在商业之上,但是他毕竟是我的儿子,躲不掉的,只是不知道他站在那一边,日后小狮子长大了,他也躲不掉!”

他的儿子,一个都躲不了这一场夺嫡大战。

*****************

从凤仪殿离开之后,孙权去了内阁大殿。

早上的内阁大会倒是聚集了不少内阁大臣,商讨的是今年各州总督的替换。

因为当年一统天下的时候各地秩序比较混乱,所以当初改变地方制度,建立以州县为主要地方制度的时候,一州总督的任期比较长。

五年一换,也就是一州总督上任五年之后,必须要交替,不能长久的坐镇一州,这样会造成地方霸主的出现,不利于朝廷的控制地方。

这个会议孙权只是旁听。

忙活了一个上午,会议才算结束。

中午返回凤仪殿吃饭的时候,蔡琰去了宫外巡视女子书院,甄宓也不在,孙权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吃饭。

下午,孙权在御书房处理政务。

“陛下,匈奴军团参谋长始终没有能定下来!”

“你之前不是选了几个吗?”孙权看着这一份匈奴军团上面的编制和军官名字,眉头微微一皱,问道。

“都不太合适!”

郭嘉苦笑,道:“匈奴军团和其他军团不一样,有能力担任匈奴军团参谋长的这个位置,还要和贾诩关系不错,更要制衡得住贾诩的,这个人选比较困难!”

“朕倒是有一人!”孙权斜睨了一眼左边的一道人影。

“谁?”

“德祖,出来一下!”

孙权看着左边参谋办公室里面的杨修,淡淡的道。

“臣,杨修,拜见陛下!”杨修闻言,连忙走出来,拜见孙权。

“你入御书房几年了?”

“两年!”

“两年,不长,也不短了!”孙权审视了他一番:“朕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匈奴军团缺乏一个参谋长,你可敢上任?”

这个参谋长不见到是美差,更可能是架在火炉上烤的差事。

“臣,有何不敢!”

杨修在御书房对着诸葛瑾和郭嘉打下手,性格倒是沉着了不少,不再是那个只有一些小聪明的杨修了,本身的智慧就不错,沉淀下来如同一柄藏起来的宝剑:“臣身后有陛下,有大吴朝廷,哪怕刀山火海,都敢去闯一闯!”

“哈哈,好!”

孙权就希望他这一股锐气:“朕现在就直接任命你为匈奴军团参谋长,三日之内你交替手中工作,然后去军机处听命,限你十日之内,北上草原!”

“臣,遵命!”杨修毕恭毕敬的行礼,然后离开了御书房,去做准备。

“陛下,杨德祖能看得住贾诩吗?”

“他哪能看得住贾诩啊!”孙权笑了笑:“你想了太多了,朕要的是一个态度而已,贾文和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如何让杨修盯住他,之所以选择杨修,杨修这些年对着诸葛瑾做了不少事情,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他在处理异族问题上态度还是比较中肯的,他应该能压得住那些匈奴的骄兵悍将!”

“陛下打算,什么时候调遣匈奴军团西去?”郭嘉点点头,然后问道。

“再等等!”

孙权目光远眺,眼眸之中爆出一抹精芒:“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