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地方制度的编制 上(2 / 4)

三国之仲谋天下 拾一 5916 字 2016-08-29

“呵呵,我也想知道,但是陛下的心意太深沉了,他到底看好谁,别说我了,就算如今跟在他身边的徐庶和郭嘉两个人也摸不透!”

孙静面容有些苦涩的抱怨了一句,想了想,才补充说道:“但是据我所了解,陛下目前所看好的人选的倒是有几个,第一个先帝之子,孙栋,陛下的亲弟弟,他本来就是陛下一手教育长大的,行事作风之中很有陛下风格,第二个,江国公之子孙绍,此人年幼入宫,常伴于陛下之左右,深的陛下其中,而且他父亲江国公在朝中的势力不弱,第三个便是我大兄之子孙辅,此人年纪最大,但是颇有勇气魄力,年轻及轻轻,已经统领了黑山军,还有就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今他也开始渐渐长大,我试探过,略有野心,大皇子身后有蔡氏门生在支持,二皇子身后有商界在依靠,虽然年纪不大,而且在宫学之中名声狼藉,贪玩好乐,但是据我所知道,他们两个小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众人听的很仔细,越听心中就心中有些沉重。

自古以来,朝廷之争,最怕的就是站错队。

这一次如何去站队,对他们日后能不能保住手中的权利,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这种状况,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张昭沉思了一番,他的政治智慧反应很快,道:“陛下想要孙家的子孙去争去夺,然后选出一个好的储君,继承这大吴庞大的江山,说得过去,而且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文国公的意思……”

潘凤马上就要临行去西域,但是东宫悬空的事情他也很关注,毕竟储君关乎日后朝廷的格局。

“武国公,你想想,这消息如果散播出去,相信朝中很多派系的人都会心动的!”张纮斜睨了张昭老家伙,淡淡的补充了一句:“不怕他们不动,只要他们动起来,我们的安全了!”

他们这些老家伙,最怕的就是年轻人拧成一股,把他们赶下位置。

要是其他派系的人先一步斗起来,他们就稳了。

“到时候恐怕没有人坐得住!”

潘凤目光顿时明亮起来了。

“他们去冲锋陷阵,打上几场之后,有利明确的局势,我们在出手,我们只要稳坐钓鱼台,边然坐收渔人之利?首辅这个主意好。”

众人反应过来了,顿时露出了一抹笑容。

“当年我们随着先帝南征北战,兢兢业业,历经两朝,见证了大吴朝在短短十数年的时间之中崛起,如今我们老的,还要算计小辈,羞愧也!”

张昭不禁的叹了一口气。

他也不想要这样,但是手中的权利很沉重,让他就这么放下了,他始终又不甘心,有些东西拿起来容易,放下就难了。

“我们本来就是陛下一柄磨刀石!”

张纮淡然的道:“陛下如今纵容我们争权夺利,甚至向着我们,不就是让我们使劲的磨砺如今朝堂之上,尚未成气候的小辈吗?”

“虽然朝廷文武现在是以我们为首,但是后起之秀可不少,吕布鞠义为首的降将一派,诸葛亮陈到的西川公派系,周瑜孙策为首的江国公派系,顾雍陆逊为首的世家一派,年轻一辈之中还有苏门步子山,他们如今身在高位,皆然出身书院,拉起了自己的派系,吕蒙他们讲武堂派系也渐渐在军中站稳脚步!”

有人不禁唏嘘的说道:“现在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能坐在这里,实属不易啊,用点手段对付他们,也说得过去!”

“此事到此为止!”

张昭目光一扫而过,对着众人,平静的道:“我们目前要做的是能稳,要是做的太过了,恐怕陛下就会出手收拾我们了,诸位,我们虽然抱成团在朝廷生存,但是最好还是低调一点,一旦被盯成结党营私,可不是一件好事!”

“嗯!”

“是应该低调一点!”

“各司其职,能不见,还是不要见!”

众人点点头,一个个面容正色,神色凛然。

但是他们恐怕想不到,仅仅不用一夜的时间,他们几个人之间聚在一起的小型会议的内容已经传到了紫禁宫里面去。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孙权闻言,嘴角不禁扬起了一抹冷笑:“这些老家伙,精力是越来越旺盛了,看来在中原统一之后,他们是看到的危机感,所以对储君之事,越发的上心啊!”

“陛下,立储君的事情关乎整个朝廷未来的局势,也关乎他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利益,朝廷之中的大臣,谁敢对这事情不上心啊!”

李儒毕恭毕敬的站在旁边,低声的回答。

锦衣卫的重心虽然准备放在西域,但是从曹魏撤出来的力量,却用在了大吴朝的臣子身上。

监控降臣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毕竟曹魏虽然投降了,可还是有不